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涵义及内容,探讨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宣传方向。在分析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意义中,首先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迫切需要教育来加以贯彻实施。而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提出,是符合时代特征,顺应了发展需要的,并在治国方略的宣传上,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因而提出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理念,研究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国民贯彻治国方略的素质;有利于创造贯彻落实治国方略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加强党对贯彻落实治国方略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专门培养优秀人才的"精英化"教育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政策性原因。为此,政府教育政策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重大调整: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健全法治;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3.
陈海鹰 《公安学刊》2003,1(6):36-39
法治与德治都是社会控制的模式和手段,但法治不同于德治,两者产生的时间及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和强制力不同,作用范围也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只有法治才是治国的根本方略,德治只能是一种辅助的社会控制手段,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由德治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在治国方略上,应使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学研究得出的结论通常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公众对于政府、法治、整个国家法律运作体系的态度和期望。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结合,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法学研究与各学科的互动,是构建社会精神的基础。法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法律人才、推行公民法律社会化教育以及树立社会对于法律的信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公平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当今社会追求的普世价值,然而,宪政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公平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宪政包含人权、民主与法治三个要素,而教育公平是人权的必要内容,是社会民主的发展基础,是法治实现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通过对人权、民主与法治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来促进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元仁 《前沿》2001,(10):88-91
治国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 ,这是由法治和德治的互补性决定的 ,而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又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由治国历史证明了的 ,是由法律和道德的异同性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所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实现法治和德治互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设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公安教育》2003,(6):40-42
<正> 二、公安法学教育改革设想 面对国内、国际发生的深刻变革,尤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之中,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社会变革与法学教育联系紧密,传统社会是人治型的社会,而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是法治型,社会变革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提出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同时中国的法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安法学教育处在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上,也必须积极进行变革,下面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期得到回应而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德治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德治对于法治的补充作用,回答了德治在法治社会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建成需要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对法治的利益、价值和路径选择形成普遍的认同。我国由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法文化蕴含的优秀因子,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法律文化心理,成为维系民族延续性和时代性的纽带。优秀传统法文化浸润法治社会建设是立足现实需要和二者自身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法治社会建设从传统法文化中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将传统立法、吏治、司法和德治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运行机制中;传统法文化在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与转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二者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法治社会建设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彭京宜 《新东方》2002,(1):24-26
德治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德治对于法治的补充作用,回答了德治在法治社会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李祖超 《理论月刊》2006,38(4):111-113
教育激励是主导性的实践活动、循环递进的过程和完整复杂的系统。实施教育激励应遵循政治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压讨兴碛械娜ɡ陀Φ玫降睦妗T谝桓鼋】涤行虻氖谐』肪持?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仍存在许多弊端,使一些消费者的权益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据调查,有53%的北京市民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受到过侵害,也就是说,每两个受访者中,就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苏盾 《理论月刊》2003,(12):123-125
德治与法治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异而又义理相通.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从各自的角度发挥作用,并能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不足,相得益彰.二者只有兼行并举,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治国目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殖民统治的侵入,使印度的传统教育受到了冲击。西方教育的传播、社会改革者们的努力、民族运动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印度整体教育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女性教育的发展,但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毕竟是有限的。本文就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变化及对妇女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并将依宪执政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依宪执政是我党执政方略的重大发展,真正依宪执政离不开一整套的制度保障,离不开从思想到制度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化推进的同时,民族地区有效地存在着一种独特秩序,它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固有的解决方式等等。但是分析民族地区这种软秩序并不是提倡这种秩序的存在。在法治研究上不仅仅要认识到这个秩序存在的理由,更应该注重法治在民族地区推进中的方式,注重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法治建构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政府"体系,"阳光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行政、人事、财务信息公开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为解决现存的问题,可从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以及建立财务信息公开等方面着手,以法治化的手段推动"阳光政府"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法治视野中的法官素质除了良好的个人品性、丰富的社会经验外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法的信仰、正义观念和超然的审判心理。法官对法的信仰应是对法律的绝对遵守和对法的自由批判的结合 ;法官的正义观念应遵循以平等为最高价值兼顾自由和以形式正义为核心两个原则 ;超然的审判心理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努力排斥非法律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艾克文 《理论月刊》2003,(12):112-113
自然法思想对于西方法治国家观念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说明了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所依之法必须“合法”;二是界定了法治国家的权力范围。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奠定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整体框架和音乐课程标准的酝酿、探索已有几年了.随着教育部2∞1年颁布的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第一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使得高校音乐课程标准的制订、出台越发显得紧迫,同时也为高校音乐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了整体性参照.为此,本文以此为契机,就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谈几点思路和建议,希望能引起高校广大音乐老师、专家和同仁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