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论坛》2022,(4):F0003-F0003
“产业同链”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省是全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8个省份之一,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雄厚,呈现出“总部在汉,配套外溢”的发展新趋势。通过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合作与错位协同发展,合力打造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武汉已成为台湾大企业、大财团投资的热点。但是武汉市的台资企业还存在配套能力不够强、跟踪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下一步,武汉市应该围绕一个目标,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项目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和发展四大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用硬措施改善投资软环境,在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长江论坛》2022,(3):F0003-F0003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创文教重镇,武汉城市圈的各项科技指标在中西部城市圈中均居前列。《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要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以指导,更新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二是制定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以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重心,推进各项体制机制一体化;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李德炳 《政策》2007,(10):22-24
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作为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鄂州,如何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起到应有作用?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在鄂州专题调研时。明确要求鄂州“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武汉高新产业对接上。努力走在武汉城市圈最前面”。这既是省委对鄂州的殷切期望,又是省委对鄂州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将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分三个步骤达到远期目标:到2020年,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提前3—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尽早形成以武汉市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作为21世纪初期中国的六大改革新区之一,其试验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体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特色路径。不同于东、西部试验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安全是“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基本取向,也是“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难点所在。武汉城市圈在发展中,要做到城城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双化并进”。在中长期走向上,武汉城市圈要确定三大重点走向,率先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快“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推进“1 8”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内城市圈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城市圈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产业链架构,以实现圈内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把武汉城市圈培育成带动湖北更快更好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税收手段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其趋势展望一年来,武汉城市圈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工作推进机制不断…  相似文献   

9.
益智  张为群 《中国发展》2009,9(6):24-30
该文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着眼,提出武汉城市圈应着力发展特色场外交易市场,实现私募股权投资中心与新三板市场的融合发展,通过资本之手实现“两型”社会发展。此外文章还对武汉城市圈采取这一对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圈发展的产业联动模式及现实研判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霞 《求索》2012,(10):14-16
城市圈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群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城市圈在发展中存在四种主要的产业联动模式,分别是空间引导型联动模式、产业转移型联动模式、产业链聚集型联动模式和总部经济型联动模式。通过以武汉城市圈为考察点,对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发展总部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汉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珂 《长江论坛》2009,(1):91-95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武汉市“中部崛起”战略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浪潮紧密相连。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提供包括土地、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贯彻“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力争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且不违背两型社会宗旨的新时代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税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旅游业总收入与旅游业税收的关系,并对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及其税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中,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思想,即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的特色产业带,带动周边城市圈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上述五市相关产业相互协作的虚拟生态园区,将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事实证明,所有制放开程度大和企业制度越先进的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就快。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国家或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形式演变为多元化所有制构成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武汉市的经济增长。今后,武汉市要借"两型社会"建设之机,进一步改善所有制结构,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并注意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目标思路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核心在于寻求城市圈经济与金融支持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实践路径,应该包括培育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业和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分层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提供信贷、结算、智力支持和财富管理服务;打造城市圈金融中心,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打造武汉“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是当前加快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整体经济发展,加深武汉城市圈内部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打造武汉“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错位发展的战略方针,适时规划未来总部基地的主要发展模式。要立足总部基地建设的创新,以特色型总部基地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加入。必须明确武汉市总部基地的产业结构定位,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避免在引进知名企业总部过程中,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生区域间冲突。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区域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遵循这一分析思路,指出加强武汉市城市圈区域人才合作,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人才强势区域和人才富集高地,以此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进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20.
《长江论坛》2022,(3):封3-封3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创文教重镇,武汉城市圈的各项科技指标在中西部城市圈中均居前列.《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要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