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非接触式"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具有作案手法隐蔽化、作案选择随机化、攻击过程全链条化、犯罪成员分工化、设备操作简单化等特点,并已形成由短信嗅探设备制造、"跑机"、个人信息兜售、盗刷、洗钱等环节组成的、全链条化的黑色产业链。该新型网络侵财犯罪一旦蔓延,不仅会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而且会影响网络支付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犯罪危害性较大。深入分析研究此类犯罪模式及其作案特点,切实构建专业侦查办案机制,增强手机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完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是防范其发展蔓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侵财犯罪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的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网络犯罪以网络侵财犯罪为突出表现。网络侵财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侦查工作亟需予以重视。从侦查模式的角度观之,则发现网络侵财犯罪在考验着侦查模式的适应性。网络侵财犯罪侦查工作中,传统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运行依赖人力投入、侦查决策倚重工作经验、侦查破案口供依赖性强这三个方面的局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侦查人员利用大数据积极寻求网络侵财犯罪侦查工作因应之道,则促使侦查模式演变为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网络侵财犯罪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与迫切的现实需要。在网络侵财犯罪侦查工作中,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的适用表现为侦查思维指引下特定的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北京市侵财犯罪主要呈现侵财犯罪走高,暴力犯罪下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案件屡有发生,多发性侵财犯罪稳定中呈现变量,犯罪时空分布有规律,地域性侵财犯罪职业化发展明显,作案手段更替迅速、多种方式叠加使用,犯罪主体流动性、低龄化等突出特点。侵财犯罪侦查的战略思路和主要策略包括打系列、打团伙、打规模、强支撑、重防范和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工作机制、提升多维手段。侵财案件侦查实践中,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侦查新模式、可量化的预测、精确性和相关性并重的思维,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于转变理念,制定规划、拓展整合数据来源、提升智能处理能力和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发案率高、危害面广,严重影响到社会治安稳定和群众的安全感。如何提高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破案率,有效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发生,一直是侦查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探讨当前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新特点,思考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侦防对策,对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发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年来高发低破,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1995——2010年16年间,多发性侵财犯罪有其相对稳定的特点:盗窃犯罪始终位居侵财犯罪发案量首位,流动人口始终扮演着犯罪主体重要角色,不同类案始终存在着可探寻的犯罪规律等,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公安工作中应不断创新警务防控策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侦查实务部门亦从战略思路的确立、机制建设的完善、侦查模式的变革等不断提升综合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效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年来高发低破,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具外来人口结伙作案、跨区域作案等特点。我国目前针对此类案件的情报信息运用停留在检索查询、简单的技战法层面。因此,我国公安机关应深化公安信息化水平,深化"情报主导警务",做到传统侦查手段与信息化侦查手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华"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地域特征明显,人员流动性大、组织团伙化,侵财类案件突出,呈现犯罪职业化倾向等特点。侦查难点在于身份查证难、讯问取证难、对犯罪嫌疑人控制难、境外取证难度大。侦查对策包括:突破"三非"限制,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正视语言障碍,讯问讲究策略;多方协助、控制犯罪嫌疑人;建立侦查翻译人才库,攻克侦查语言障碍。预防对策包括:加强人口管理,打好预防打击基础;及时进行宣传和预警,扩大同类案件知晓范围;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对在华"三非"外国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曾军 《公安研究》2008,(1):41-44
便衣侦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侦查模式,与传统的侦查模式相比,侦查主体具有隐蔽性、侦查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侦查行为具有主动性的突出特点。当前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发,新型犯罪形式的不断出现,需要公安机关不断丰富侦查模式,实现侦查模式和打击模式的多样化。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创立了以侦查防范理论为指导、以情报信息为依托、以精确研判警情为导向、以精细经营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便衣侦查机制,在打击多发性系列侵财犯罪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银行卡的行为属涉嫌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骗领的银行卡常常被用作电信诈骗及其他涉卡类侵财犯罪的作案工具,其与电信诈骗类犯罪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对"骗领"型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案件的侦查,必须正确理解刑法上对信用卡的界定,充分利用侦查资源,精确研判,多方收集证据,深挖犯罪,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等涉卡类侵财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0.
所谓色诱侵财犯罪是指以色为诱饵进行盗窃、敲诈和抢劫的犯罪,此类犯罪案件不断发生并悄悄地蔓延,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专门从事色诱侵财犯罪的高危人群。犯罪分子为了达到侵财之目的,作案时往往不择手段,极易引发暴力伤人、杀人抢劫案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研究色诱侵财犯罪行为和高危人群,不但为了从该类犯罪的方法、手段、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打击和防范的角度找出该类犯罪的规律以及高危犯罪人群,为侦查破案的情报信息研判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主要是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犯罪、侵财犯罪、经济犯罪、毒品违法犯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今后一个时期,犯罪案件总量仍将在高位运行,新的犯罪形式、手段和类别还会不断出现,社会治安稳定继续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公安机关要着眼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大侦查"格局,强化严打整治,夯实基础防范...  相似文献   

12.
李科  屈博洋 《人民公安》2014,(11):40-41
<正>当今时代,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支付端进行"网购"已经无缝对接了人们的生活。殊不知,在潮流和时尚的光鲜背后,却潜伏着一个个网络侵财的安全"bug"。星号密码、U盾非金钟罩"网购是网络金融交易中容易引发侵财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四大队魏警官介绍,植入电脑木马病毒是网购侵财类案件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些木马病毒可能在后台悄悄窃走你在使用电脑时所输入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支付宝账号,结果"你懂的"。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犯罪,犯罪活动涉及面广、产生的信息分散并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和手机中,犯罪侦查打击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因此,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公安机关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和互联网外部资源,分析案件和人员特征,挖掘线索信息,建立预警研判模型,从预警反制和侦查研判两个层面构建有效的侦防体系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4.
抢劫犯罪是侵财型犯罪中暴力程度高、破坏性大的一种犯罪形式。当前,侵财型犯罪日益突出,特别是抢劫案件出现高发态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因此,分析、研究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点,总结、寻找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已成为每个侦查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火主要是:侵害对象的随意性华致因果关系模糊;侵害行为的有恃无恐性导致现场痕迹物证少;被害人主观因素的限制性造成案件信息不连贯;被害人报案的不及时性延误了破案战机;受案范围、协作力度的制约性造成了侦查工作的被动。文章提出的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主要有:快速反应抓现行州用通讯工具调阅信息破案;根据案件信息串并案侦查;物建、使用秘密侦查力量破案;控制销赃渠道破案;研犯罪特点、规律破案。  相似文献   

15.
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关于该方式下网络侵财行为定性的争议。解决该争议的前提是新型支付方式下侵财行为的类型划分。根据不同的行为形式,网络侵财可划分为"虚假链接型"侵财犯罪与"涉第三方支付型"侵财犯罪。基于不同的标准,理论上对前者主要存在"诈骗罪说"和"区别定性说"之争;后者有"盗窃罪说""诈骗罪说""信用卡诈骗罪区别说"的不同。不过,根据"处分意识必要说"等标准,对前者应采"诈骗罪说"与"盗窃罪的区别定性说";而后者由于其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而不能构成诈骗罪,相反,其恰恰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手机短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手机短信诈骗具有作案隐蔽、犯罪成本低、团伙作案增多等特点。对该类案件的侦查讯问应着眼于宏观思路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环境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的侵财犯罪日趋增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中理清案件头绪、选择侦查途径、查找案件线索、提取固定证据,就成为当前各地公安民警急需提高的业务能力要求。本文深度剖析一起典型计算机盗窃犯罪案件,通过实例讲述侦查方法和工作思路,以求为同行提供一些对此类案件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题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相较于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非接触特点突出、受害对象更加精准、社会影响更加恶劣等特点,存在着犯罪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成本高等侦查难点。  相似文献   

19.
街面侵财性犯罪特点、原因及侦查要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牧 《公安学刊》2003,(2):38-42
近年来,浙江省在发案形势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街面侵财性犯罪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案件总量攀升、案值增大,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作案时空具有相对集中性,作案成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等是其突出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整体防控工作用力不均、街面治安管理职责不清,犯罪侵害目标众、作案方法多、犯罪成本低,一些人防范意识淡薄、贪图小利心理,管理剖度不落实、群众法制意识淡薄、销赃渠道畅通,对打击街面犯罪投入不够、打击不力、破案率低等几个方面。刑侦部门作为破案主力军,在打击街面侵财性犯罪中要着重抓好巡逻守候、情报信息、阵地控制、专案侦查等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