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钧 《中国减灾》2012,(8):44-46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危机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趋于多元。强化“政府主导型”应急,完善善后工作,化解社会恐慌,在危机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信任管理等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深层次矛盾累积,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应对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益严峻。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是一块需要加速整修的"短板",也是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危机过度泛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中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社会的恐慌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危机是指可能导致城市的美誉度降低或社会负面影响的危机。城市形象危机实质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风险和问题的汇总。最为直接的危机是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恐慌,此外还有因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问题所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城市形象危机的形势日益严峻,且重要性与日增加。城市形象危机会导致三类不良后果:第一,降低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评价,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管理的满意度,造成城市美誉度下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年,我国突发的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非典"、西藏"3·14"事件、汶川大地震、新疆"7·5"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各种难辨真伪的消息相伴而来并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探索其治理路径,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的舆情危机治理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35岁现象"是一个具有客观规律的复杂社会现象,既蕴藏着"35岁危机",也孕育着"35岁成功"。"35岁危机"会加剧转型调整时期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也会对个人职业生涯造成恐慌。但"35岁成功"也是"35岁现象"的主流,会形成一种机制倒逼整个社会去缓解和克服"35岁危机"。对此,应发挥政府、用人单位以及个人的合力,拓宽职业发展渠道,确保职场健康发展,破解"35岁危机"。  相似文献   

6.
危机可分为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自然危机具有意外性、破坏性、聚焦性、紧迫性等特点,多数情况难以预防。加强危机管理,制定处置危机的预案,极为重要。危机处置危机确认、危机衡量、危机处置决策、危机处置实施和危机结果评估五个步骤。社会管理部门要把危机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危机发生的因素,在危机发生后,最大限度的把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危机的科学处置,把危机转化为又一次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必然带来社会危害,并有可能形成社会性危机。经济危机是诱导和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其传导一般模式是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失业人员,破坏了社会稳定的就业秩序,形成社会恐慌;失业人员原是家庭经济支柱,由于经济来源的突然中断,家庭陷入困难和恐慌,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有可能破裂;在经济危机中,政府面临是救企业还是救个人的艰难选择,其干预经济和社会的财力大大下降。因此政府要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化解危机的传导,避免形成社会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思想关系管理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方式,与传统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主要通过引导法纪规范、调适思想道德、激发精神资源来实现对公共卫生危机的科学、有效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张满生 《湖湘论坛》2005,18(5):90-92
学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面临着恐怖袭击、学生自杀、意外伤害等校园危机事件的冲击。界定了校园危机和危机管理及其特性,并着重从操作层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危机。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9,(6):95-95
谢吉晨在《理论导刊》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危机管理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权威的发布对于消除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是否如实公开信息,要受到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制度的健全程度、官员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危机信息的性质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因素的制约。要消除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信息的垄断,需要进一步健全危机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培养领导干部危机处理能力、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1.
危机是后工业社会的常态。作为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危机规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的危机管理为我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应积极寻找危机规避法律诉求的路径,健全和完善单项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以及实现程序法的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危机预警是警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遵循灵敏性、综合性、系统性、可预见性和实践性等原则,从危机个体、家庭、机关和社会等角度,探索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警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可为缓解和减少警察心理危机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校园频繁出现的危机事件,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生活秩序,也愈来愈受到社会与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在服务高校校园危机现实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从社会工作视野审视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入校园危机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五水共治"的战略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形成具有系统性、动态性、主动性的"五水共治"长效管理机制。在结构上,"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框架包括应急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其目的在于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全面转型。从制度现状看,目前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框架具有一定基础,在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制度框架,在危机管理领域尚需要加强相关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公共危机,一般是指社会秩序在突发性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无序或紧急状态.这种状态下,社会秩序和管理常规受到严峻挑战,人们处于高度的危险或恐慌之中,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影响,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财富受到威胁或损害.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包含资源能力、精神能力和行动能力三个方面。由于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即资源的即时需求与资源存量及使用的矛盾,精神能力的变化性和社会心理整合需要的矛盾,行动能力的缺陷性。其启示在于,政府需具有危机应对的有限理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变与常,强化危机意识和危机预防,建立高效、廉洁、务实、负责的法治政府,推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危机带来的破坏,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危机管理的民众技能刻不容缓。但目前,我国危机管理民众技能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鼓励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公民危机处理机制,使民众危机管理技能形成常态,并建立政府和公民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危机是指可能导致城市的美誉度降低或社会负面影响的危机。城市形象危机实质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风险和问题的汇总。最为直接的危机是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恐慌,此外还有因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问题所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城市形象危机的形势日益严峻,且重要性与日增加。城市形象危机会导致三类不良后果:第一,降低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评价,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危机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转型,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化:如以国家为单元的子系统的冲突,以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为主体的危机等等,突发的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如何成功地处理突发性事件和危机,从而使国家这一组织免于危难,决定于公共管理的危机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健全。本文在分析了危机的三大类型和三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危机管理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