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源自数字技术,以电子商务、智能物流、在线教育、线上文化消费、远程办公和电子政务等为主要形式的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无接触式经济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的近距离接触将恢复常态,但是无接触经济作为经济创新将持续存在,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接触经济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因人与物接触或人与人无面对面接触的远程交互而得名。作为数字经济的特殊形态,无接触经济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外生冲击产生的突发巨量需求与业已存在的相关数字化产业供给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经济现象,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融合的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3.
王张华  朱柳 《电子政务》2023,(11):94-103
数字技术的非均衡化赋权带来了社会结构断裂和秩序失衡,引发了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遭遇建构性、工具性、积极与消极四种社会排斥,成为数字时代的“遗民”,加快“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经极为迫切。当前,“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呈现“现实性与虚拟性交织”“强技术与弱应用共存”“价值性与工具性统一”等复合特征。由于数字工具属性与数字弱势群体价值冲突、资本俘获下群体排斥和数字资源偏好流动、“数字人权”体系和保护机制缺失以及“数字鸿沟”与数字“马太效应”的叠加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为此,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有机统一有为政府、责任企业和包容社会,畅通数字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之路。  相似文献   

4.
零工经济是借助数字技术平台发展的一种在线劳务交易。借助在线平台,劳务外包者或请求者和劳务承包者或供给者之间可以实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一方面,人们把自己不愿或无法做的事情外包出去,对劳务供给者发出请求,从而客观上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许多失业者获得了就业机会,而那些有正式职业的人也可以获得新的收入途径。可以说,零工经济具有盘活劳动力资源的功能,使得许多本来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获得了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数字营商环境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诉求。当前,关于数字营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辨析、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但视角和结论均差异较大,无法对政策实践形成有效指引。结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演进及其关于企业生命周期设定,从数字市场进入、交易、竞争、治理等环节分析传统营商环境到数字营商环境的变革逻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识别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相关领域建设进展和发展挑战。未来需要从全球视野出发,加强对数字营商环境这一前沿政策概念的研究和理解,并从基础制度、政策设计、手段工具等方面寻找优化路径,为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凤荣 《人民论坛》2020,(18):25-27
作为一个外生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从产业逻辑看,无接触经济并不是新生事物,作为数字经济的特殊形态,是由疫情外生冲击产生的突发巨量需求与业已存在的相关数字化产业供给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经济现象,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产业变革。疫情过后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放缓,但依托数字经济和兼具绿色发展内涵的"无接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叶明  李鑫 《长白学刊》2021,(2):78-84
当今,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对数据的控制力也成为企业在数字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数据驱动型企业容易获取用户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竞争筹码,围绕数据产生并具有隐秘性的剥削性滥用行为屡见不鲜,已演化出数据的不当收集及使用、数据交易中的不质疑条款、大数据价格歧视三种典型行为。然而,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剥削性滥用行为,我国传统反垄断法规制方法存在较多问题。在坚守原有反垄断法规制滥用行为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应转换规制理念、明晰行为认定方法、确定违法性判定的新标准,加重考量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有效规制数字经济背景下剥削性滥用行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也在发生创新,这种创新涉及数字技术在创新领域的广泛渗透,被称为数字化创新,形成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基于数字技术—经济特性,从数字经济驱动创新要素、创新主体等不同维度的互动关系着手,通过探索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基本类型和实现载体,试图打开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黑箱",拓展数字化创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9.
数字权利在本质上是一套独立的新兴权利,具有新的赋权方式、权利结构与运作逻辑,而不是“数字内容的传统权利”。从内涵来看,数字权利最终保护的是个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自主决定利益以及在数字空间中的“行动自由”;从外延来看,数字权利和数字人权、数据/信息权利、算法权利等概念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在数字社会,数字权利能够细化为“消极数字权利”“积极数字权利”“工具性数字权利”三种形态,三者分别塑造了权利概念层面的选择功能、权利话语层面的保护功能、权利制度层面的规范功能。在体系构造上,可建构数字生存权、数字人格权、算法正当程序权、数据财产权四元并存的权利架构体系,实现数字社会价值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移动支付和无接触交易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处于数字货币的研究或开发阶段,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数字人民币于2019年年底相继在苏州、深圳、成都、雄安新区以及冬奥会会场启动试点。  相似文献   

11.
刘晓欣 《人民论坛》2023,(17):48-51
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掀起的数字革命,使数字经济成为当下与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大国。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从数字大国走向数字强国,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的重要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大型的网络平台企业在数字时代能够以远超传统时代工业企业的速度聚集和增值资本?数据时代是否能够创造一种更为公平的经济体系还是反之?对于数据时代的资本运转,应该采用何种监管的态度和策略?这些都是构建数字时代经济体系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数字经济体系与工业时代生产体系的价值分配比较可以发现,数字时代的资本方一方面提高普通劳动者强度、效率和延长劳动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消解发明者权益、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市场费用和逃避制度责任,从而达到更有效地积累剩余价值,可称之为数字(时代的)剩余价值,如此加速了财富向更少数人集中的趋势,引发包括两极分化、增加社会矛盾、破坏市场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剩余价值既有生产性和创新性,也具有剥削性和垄断性。治理的策略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经济的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则要保障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报酬收益,更有效地优化税收调节机制,坚决强化反垄断、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建设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科技革命到来,数字化成为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平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生产劳动过程发生重组以及劳资关系更为复杂,这些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之“变”表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的生产性、资本剥削剩余价值的本质、社会基本矛盾以及人的异化生存方式都未变化,蕴含着资本主义本质维度不变的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数字经济作用越发重要。因此,我们要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中吸取经验教训,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促进数字社区和数字乡村深度融合,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在经济层面,数字平台推动社区与农村、消费者与厂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拓展空间,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载体,激活经济发展潜力;在社会层面,数字创新场景助推城乡全面数字化发展,在提升城市社区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成为数字生活入口。对此,应加快城乡数据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平台与商业平台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城乡融合的数字生活场景、强化城乡居民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与势,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接触经济强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活动的"无接触",本质上仍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两次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无接触经济的概念。两次疫情期间无接触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应该分别对应培育期和引领期。对待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积极乐观、谨慎客观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组织、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四川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分析数字文旅发展趋势,结合四川数字文旅经济发展机遇,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要素开发、促进数字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扩展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文旅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下的常设机构规则已经成为各国寻求新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转向数字平台,并已成为金融体系转型的关键因素,如果金融系统中没有对银行或保险机构进行识别、监控和防范,并给予相应的保障措施,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于2021年3月批准了《数字贸易伙伴关系协定》,并于2021年7月开始实施。作为一项新的常设机构规则,其主要涉及银行账户体系的保护、对数据隐私管理、信息保护以及跨境交易监测等方面,此外也涉及传统金融机构的规则,影响到更广泛、更复杂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经济下常设机构规则适用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及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数字机器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路径,还促生了大量数字商品。这些数字商品全面进入人类生活世界,生成了各式各样的数字景观,人的视觉偏好、视觉经验与视觉体验也形塑了鲜明的数字化征候。由数字资本主义主导的景观生产体现为生产数字机器而呈现的物质景观,使用数字机器而形成的身体景观,围绕数字机器而建构的文化景观,以及进驻数字机器而产生的数字景观。数字资本主义的景观生产内构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数字景观的异化。我们必须以一种批判性的视野来看待和反思数字资本主义景观生产所导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兵 《人民论坛》2020,(3):104-106
数字经济从一种源自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而生的新经济业态,生长为一种全方位颠覆式地塑造人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新范式,引发了现有法律体系和法治实践的诸多问题。为此,有必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源于科技创新和竞争激励而不断出现的各类新经济业态,从竞争法治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方式入手,构建维持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法治之路,实现数字经济向信用经济的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20.
华迎 《人民论坛》2023,(2):76-80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突破式发展催生电子商务模式业态不断创新,新电商成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关键力量。新电商通过对“人、货、场”进行重构,以内容激发用户兴趣为起点,从注重功能型消费转向全面体验型消费,基于智能技术精准实现人货匹配、多场景融合创新,通过社交互动触发网络效应,实现效果转化。新电商模式缩短消费决策链和供应链,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实现双向降本增效。新电商以需求端为入口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赋能中小微企业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通过新兴智能技术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由链向网的数字化新电商生态,促就业稳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和国货复兴,畅通“双循环”,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