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各有表现。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联。而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需仰赖于一种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历史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伺机冒头。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社会政治思潮,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王宇明 《前沿》2012,(20):10-12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共二大、三大以及四大文献对于领导权问题的论述,结合国民革命实践,揭示了早期共产党人在领导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5.
历史眼光对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极为现实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培育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要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真正站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影响大、危害深的社会思潮,其形成和发展有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否定中国革命史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手法否定和歪曲历史,力图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为"罪史",为全盘西化寻找历史依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科学认知,割裂革命与建设、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它妨碍历史共识与政治共识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7,(1)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历史。经常学习党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加深对党的认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所作的重大贡献,认同党的领导的需要。学习党史要明辨是非,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定党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扭曲的文明史观,阻碍了人类文明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就应当摒弃历史虚无主义,认清它的危害,排除它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在思想之中得到认识和把握的人类生存活动的有机整体,是一种意义的存在。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尽管有其特定内涵,但其仍是基于虚无主义根源的思潮。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采用复制、拼贴、移植、拷贝与戏仿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任意剪裁中共党史,企图建构一种符合他们自己意愿的意义体系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达到他们的政治意图。鉴于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沉渣泛起的原因及传播特点,欲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应从其根源、传播特征和市场入手进行围堵和钳制。  相似文献   

10.
<正>爱国主义舆论引导在新媒体条件下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去中心化冲击官方信息领导权。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规则和传播方式完全开放,使得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可以作为独立信息发布平台运营。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利用新兴舆论场反扑。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多起重大的负面舆情事件都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关,“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互联网逆袭,正在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侵略产品。再次,海量信息和私密化传播增加了介入难度。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发布信息的门槛  相似文献   

11.
吴丽清 《传承》2015,(2):61-63
对广州市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民自信程度较高,表现在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肯定党和政府的工作业绩以及乐观看待国家未来等方面。但部分学生对国情党史认识不清,在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进攻下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三大自信"存在认同危机。故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来提高其国民自信度。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和侵蚀的重点对象,故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政治社会化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在当代中国,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恢复历史为幌子,企图对青年政治社会化进行颠覆性破坏,以达到摧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乃至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之目的。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环境变化多端的当今,深刻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期盛行之因,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提振青年政治信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法规制新媒体内容,是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理论。具体包括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础,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两个条件,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一系列成熟的理论。这一课题对我们如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亦有诸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理论。具体包括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础,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两个条件,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一系列成熟的理论。这一课题对我们如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亦有诸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瞿秋白第一次提出了“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思想,他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考察中国革命的实际,寻找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虚无主义错误地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国家、反对一切政治统治,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淖;割裂了个别与整体、短期和长期、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政治虚无主义者很容易在关键时候守不住底线,在政治生活中放弃使命和担当,成为丧失道德底线的腐化堕落分子。要敢于直面政治虚无主义,勇于进行理论斗争。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打着"档案解密""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的幌子,通过虚无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因为苏东剧变的波及、西方思潮的激荡、传播平台的失控、特定人群的发泄而沉渣泛起,其流毒甚广,危害至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敢于并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持续斗争,才能赢得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杨威 《湖湘论坛》2020,33(3):31-37
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党的领导具有思想优势、民心优势、组织优势等诸多突出优势。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坚定不移地巩固党的领导权建设。为此,我们要在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前提下,加深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铭记历史,维护好党的“革命”领导权;立足现实,掌握好党的“建设”领导权;着眼未来,运用好党的“改革”领导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代巩固上述领导权建设的实现路径:一方面,在全面中有重点,重点中有核心,并能够聚焦核心,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另一方面,在抓重点中兼顾全面——在了解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凝聚人心,准确定位,妥善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党员个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人民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8)
领导权的问题是抗战初期党内的关键性问题,任弼时作为抗战时期党内的最高决策层人物之一,对于争取革命领导权问题,表现出积极、坚决的态度。他积极拥护毛泽东的领导,主张要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来争取与巩固我们的领导权。由于任弼时的勇敢、谋略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使共产国际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及时作出决定,肯定中共中央的抗战策略,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