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蕴涵对当前世界整体性判断和时代主题的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世界流行的"全球化"理论有密切联系。"天下"具有地理、心理和制度世界三种意义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传承与时代创造,又是对"全球化"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蕴涵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深化、东方和平主义智慧以及共享式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命运具有重要作用,贡献有传统的"丝路精神"、五个"坚持"行动方案以及关于"全球治理"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人类社会共生性关系的现实,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为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和党的几代领导人国家战略思想。它集统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于一体,以"五位一体"为核心支柱。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以中国的智慧建构了国际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新的交往范式。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2013年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相似文献   

4.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内在逻辑格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臻完善的体现,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新中国外交工作特殊规律的高度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回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充分保障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国内前提,把尊重世界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价值根本,在协同各方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深化落实五位一体的具体举措,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聚焦于政府外交,往往忽视了政党在连接国内政治与国际外交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相同、理念自洽且功能互促,但在现实中,中国政党外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交往对象的非稳定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当前"一带一路"中的政党外交经验为依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传播价值意涵,扩大共识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交流模式;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和平发展、国际合作、普遍安全、文明交流、全球共同治理、总体稳定与均衡发展等基本原则,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共享文明成果、共同富裕发展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封闭割裂走向和谐共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透析时代变迁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阐释经历了从"虚假的共同体"批判到"真实的共同体"建立的思想进路。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共同体"饱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他者"意识,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呈现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揭示了人是在交往理性的成长和公共生活的孕育中达成自我实现的。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最新时代表达,蕴含了一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存在状态,彰显了新时代交往理性日趋成熟条件下开创和谐共在生存境遇的实践智慧。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和谐共在理念昭示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生存模式,也在引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对世界发展客观形势的哲学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和谐哲学",扬弃"斗争哲学"。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被联合国多次会议决定确认,构  相似文献   

9.
张雷 《人民论坛》2020,(5):108-109
"人类优先"理念对于增进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具有启发意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拓展。以"人类优先"理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要以"人类优先"理念为引领,增强文化、交流、人才基础,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解决全球问题,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举措。 因此, 通过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来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嬴的能源合作关系、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 对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 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 构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 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利共嬴、共同繁荣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发展所呈现的人类联合发展的大趋势,有力印证了马克思类哲学的现实性与科学理想性。马克思类哲学诞生于人类社会互联、全球性交往方式开始的历史新时代,有着丰富的人类社会联合与普遍性交往的思想内容,且与"互联网+"时代精神内在一致。"互联网+"时代人类异化出现了新情况,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构建出现新进展,人类互联交往出现新媒介,这给马克思类哲学的批判、构建与大众化传播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为实现马克思类哲学与"互联网+"时代的良性互动新发展,迫切需要当代马克思类哲学对新异化保持辩证批判精神,提供推动"互联网+"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类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大众化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界定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力量;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为实践要求,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从属性维度、主体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四重维度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丰富内涵,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用人民性思维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主体维度、逻辑维度等四个层面,坚守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维护人民利益,依靠人民力量,发扬民族精神,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人民性的坚守。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各个人的交往不断走向世界历史交往。世界历史交往是考察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本质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推动世界历史交往的现代化进程,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主导的阶级交往的扩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引领前进方向,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形成交往基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妥善有序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资料总值的不断增值为动力之源实现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各民族、各国家民主平等的世界历史交往新形态,促进和丰富了人类现代化文明。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秩序体系、世界政党交往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创新进取精神、担当包容的世界情怀有着重要联系。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扩大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人学意蕴,它以现实的人为实践主体,以人的生存为理论起点,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以顺应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以保障世界人民的发展权利为原则,以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核心,处处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鲜明特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应坚持世界人民的主体地位,寻求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推动世界人民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立国际秩序的新理论;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阐发,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和新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人们建立起更加普遍的交往、更加广泛的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前所未有。新阶段的世界历史在经济状态、发展动力、政治形势、文化格局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凸显了全球化进程新的特色。习近平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引,站在世界历史高度,锐利洞察世界历史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新表征,并依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形成了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执政目的和执政手段构成了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定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必须着眼于二者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核心理念,而党的全面领导统领理念、"四个自信"使命理念、"五位一体"发展强国理念、"四个全面"治理现代化理念、军民融合富国强军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等基本理念依据与核心理念的关联由内向外呈梯次排列,构成了一个同心圆结构。从价值取向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蕴含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同步增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