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中,“绿袖标”指导员和社区居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员尽职尽责,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方能有效、持续开展。如何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如何建立指导员合理的进退机制?从2013年起,顺义区市政市容委加强了对全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管理,并在宣传方面创意频现、屡出奇招,多层次、大范围地开展了特色宣传活动,同时严格自身队伍建设与管理,旨在从宣传和管理两大方面打造顺义区特有的垃圾分类管理、宣传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面临居民习惯养成难、公共机构示范效应差、参与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分类标准差异大等现实难题。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合肥市F社区垃圾分类项目的实地调研发现,通过引进社会工作者,对垃圾分类的前期普及、中期实施、后期跟进系统进行有效介入,可以缓解这一难题。针对F社区垃圾分类项目运行情况,应着力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加快推进全市实现垃圾分类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居环境治理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的挑战。要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法治端发力,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法治治理,完善垃圾分类治理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标准,重视普法宣传,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法治意识,奖惩并举,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凝聚社会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治理是面对复杂化社会下城市治理所必然遵循的转型之路,也是城市善治的体现。垃圾分类与精细化治理的实施互促共进,前者是实施精细化治理的应然之举,也是检验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显示器;后者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理论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的困难可归因于相关主体责任缺失,既有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也有社区居民"执行者"环保意识、分类意识不强;另外,非政府组织参与能力有限、分类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等市场主体消极履责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分类,建设绿色美丽新城市,亟待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居民、非政府组织、市场主体、城市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职,即"多元共治"。其中,地方政府承担起"主导者"责任;居民应增强分类主体意识;非政府组织需提升参与城市垃圾分类的能力;市场主体则需强化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城市社区应发挥垃圾分类的"主场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龙潭街道在城市环境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垃圾分类工作,首先是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设立了专门的指导员和督导员共同合作指导和监督垃圾分类的效果,给参与垃圾分类的住户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卡"。在实践中,将垃圾分类的流程逐渐规范为"街道统一指导、居民源头分类、楼外集中投放、部门分类收运、月底积分兑换"的"龙潭模式"。  相似文献   

6.
侯利文 《求索》2023,(4):129-136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治理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制度实践耦合互动的过程。治理绩效的实现需要以社区民情作为基础。民情作为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涵括组织体系和象征规范两个维度。非正式制度是民情基础的当然构成。在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中,正式的制度执行与非正式的制度配合之间不断进行着相互建构与转化,党建引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整合性制度设置。在保持开放和吸纳民情的基础上,党建引领通过情感治理建构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参与治理的组合力,继而实现了对生活世界中垃圾分类的有效治理。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需要正式制度不断调整其功能发挥的条件、形态并实现与社区民情基础的高度耦合。  相似文献   

7.
正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环创新)是一家集节能环保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监理于一身的节能型环保科技研发公司。公司致力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创了一套应用于现代化物业服务模式和社区再生资源减量模式,从再生资源的收集、分类、转运到消纳高效连接,使社区生活垃圾减量约70%,再利用率达到约65%,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推广垃圾分类理念。中环创新自2012年入驻朝阳劲松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北京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与宣武区政府于2005年在宣武区太平街密闭式清洁站建成了北京市第一座社区垃圾分类减量系统,通过对现有密闭式清洁站内的设备进行改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垃圾分类减量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提高北京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北京市已有3000多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虽经几年的推动,试点社区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居民对相关政策、要求了解程度较低、分类自觉性、积极性和规范性不够高、区县及社区检查的广度、深度不强、基本处理设施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备系统等原因,垃圾分类情况进展并不迅速,回收模式和机制尚未能在全市建立和推广。建议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推动垃圾回收循环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社区"概念最初是被一个活跃在环保领域的NGO"地球村"引进中国的,是指具备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9,(6)
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对两个试点社区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开展调研,为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全面施行提供借鉴。调查显示,目前垃圾分类存在居民分类知行不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法规可操作性差、执行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政策体系、明晰主体职责、鼓励参与主体多元化、加强监管、优化垃圾处理产业链等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社会,在追求消费最大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垃圾及其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保持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过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回收处理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而实现垃圾减量化与合理的资源化,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澳大利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成效显著。一、澳大利亚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远 《北京观察》2019,(7):34-34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在上海,当地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舆论称迎来了垃圾分类'史上最严'时期。在北京,垃圾分类立法也提上了日程,新法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从全国来看,已有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启动以来,房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属地负责--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市率先提出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先行成功后得到全面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垃圾无害化工作水平,探索更加有效、科学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房山区把厨余垃圾的生化处理作为突破口,投资350万元,引进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机,在分类试点地区附近投资建设了良乡餐厨垃圾处理站.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14,(5):60-60
探索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模式,上海去年已在静安、松江、黄浦的部分社区试点,今年试点将扩展到全市范围20万户居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3,(3):43-45
杭州市上城区妇联把推进家庭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把做好垃圾分类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这项零起点的工作中,坚持“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的思路,重点围绕居民垃圾分类观念转变和思想道德提升,采用示范小区试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办法,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垃圾分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效取决于居民的行为选择。然而居民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呈现出“强意愿、弱行为”的悖离特点,众多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悖离逻辑可发现: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主导因素有个体认知、压力感知、行为控制、资源情境与政策效能感,但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是个体认知、压力感知和行为控制多种因素复合驱动的结果,其中,行为控制的双重效应是“内力驱动型”与“外力驱动型”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核心要素;垃圾分类意愿虽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但资源情境、政策效能感调节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导致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垃圾分类意愿悖离的根源。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和调整外驱动力的干预机制,弥合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55-55
一,什么叫垃圾减量垃圾分类? 垃圾减量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区分成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最早提出垃圾分类说起垃圾分类,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为,做得最好的国家应是日本、德国。中国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认为,事实上中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这也是世界公认的。1957年7月12日的《北京日报》头版头条曾发表《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那时的北京人就已经开始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报纸等  相似文献   

20.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东部,区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4万人,外来暂住人口100万。全区设有24个街道办事处,19个地区办事处。全区日产生活垃圾3600吨,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前,垃圾处理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前端混合投放,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二是收运体系混乱,不能有效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密闭式清洁站不具备分类收集条件;四是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分类处理设施。针对这四大薄弱环节,经过实践摸索,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技术路线,探索出成功模式,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