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吕亚娟 《前沿》2007,(8):79-8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之间的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共同探究和谐社会的建设途径,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视角解读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求,指出政府作为一国政治的核心,要应对改革面临的压力,实现由"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此来体现公民本位、推进多元治理、促进公平正义、引导民主政治,从而保障社会其他层面的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胡岳鹏  倪大伟 《前沿》2008,(7):64-6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是政治认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的主要体现就是利益的合理表达。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从理论上说,他们分别和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这些变量有关系;从实践上看,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同这些变量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从而导致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独树一帜.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站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高度,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人手,充分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4.
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独树一帜.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浙江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站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高度,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人手,充分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必然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公安系统必须积极地探索加强自身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思路,从而真正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护航的角色。一、构…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制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战略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松州》200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并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民政工作涉及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四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统一、强调法治、注重诚信等特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政治建设为保障、文化建设为支撑、社会建设为归宿,真正做到各项建设和谐并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天、地、人"三维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五大文明"协同共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利益关系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处在一种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的状态时,社会系统才能始终保持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公法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把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结构由原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四位一体,并且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契合了中国社会现实,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了规定性的指引,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评价尺度,因而在各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作为公法学者,应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浩大的工程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九、阐明了参政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刘晓峰在"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薪火相传共创未来—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统战部编)一文中指出,从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看,民主党派在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由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八亿青年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决定青年学生是青年的主体,是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社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未来社会和谐。一、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各方面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各项制度。首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其次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制度保障;再次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结构和机制,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的人文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恩平  李沁生 《前进》2004,(12):11-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明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执政经验,明确执政党地位,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特点,强化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是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新考验,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表明党的执政思维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的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自觉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廉政文化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时代要求。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