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涉面广、影响大的土地行政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行政审判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解决土地行政争议需要完备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信息公开顺应政治民主化潮流与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是保障当事人表达诉求与程序选择权的出口,也是土地行政纠纷协同解决机制中的创新性一环。聚焦于土地行政争议这一多发矛盾,从信息公开这一独特视角进行细致剖析,结合司法审判经验分析其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对如何依法化解土地行政争议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信访、行政仲裁、行政裁决等,它们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很不完善,没能有效地解决现存的大量行政纠纷。因此,对这些途径进行评估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法治化的途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法治化对社会和谐的功能与价值在于:通过法律程序的设定将罢工等集体劳动争议行为进行“去政治化”的处理、将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相对单纯的法律技术问题,具体而言,集体劳动争议法律调整基本的制度框架由争议表达机制与反应机制两大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4.
邓陕峡 《理论月刊》2010,(2):117-12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运行机制产生了很大影响。依托对C市L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基本理论,对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供一个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建立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是确保民生稳定、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的一项新的探索。近年来,青浦区法院注重与行政执法机关依据各自职能相互制约联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起始阶段,融化在法理之中,终结于社会效应,合力探索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一调一裁两审制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为了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重构。本文从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正志 《电子政务》2009,(12):90-94
简述了电子政府的内涵及行政问责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列举了电子政务建设中行政问责机制面临的问题:因行政任务具有弹性而可能存在责任界限模糊的状况;责任绩效考评存在困难,激励机制需要强化;政府组织的权力强化,职权行使与对职权的监督之间出现失衡;固有行政责任机制所陷入的效率困境。探讨了强化行政问责机制的途径:强化组织机构的执行责任,建立和完善责任承担机制;强化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与绩效激励;强化社会问责,增强政府回应性;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政府管理变革;制定有助于完善行政问责机制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黄辉 《协商论坛》2009,(9):22-22
今年5月25日,江西省信访局和省法制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解行政争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信访和政府法制机构以行政层级监督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将因行政争议引起的信访事项引入行政复议工作渠道。这一机制建立的背景情况,运行怎样?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10.
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府际权限争议意指不同国家行政机关间因行政职权的积极行使或消极不行使而与其它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法律争议。当代中国,府际权限争议具有争议主体多元性、争议事项宽泛化、争议表现公开化、争议危害社会性、争议原因利益化、争议内容法律化等现实特征。府际权限争议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立法缺陷是其产生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杜承秀 《前沿》2007,(4):112-116
法理上分析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是正确构建该类案件处理机制的前提,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应定位为两大争议在法律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处理结果互为因果关系或者互为前提条件的一种案件形式且不以相互影响为必要;交叉案件可类型化为以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交叉案件、以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交叉案件、民事与行政争议并重且存在法律事实关联但判决结果相互不影响的案件三种;交叉案件的正确解决应当充分考虑两种诉讼机制的特征、诉讼目的及价值功能、司法权的性质等出发点,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宪政体制,适当借鉴域外经验构建该类案件的妥当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华 《前沿》2011,(3):93-97
以劳动者利益保护为宗旨设计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的根本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应当在坚持单轨制的前提下,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加以改革:修改民事诉讼法,将劳动争议案件应用特别程序进行审理;提高对仲裁员的选聘条件以增强仲裁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4.
林权争议非诉解决方法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伯煌  汤元瀚 《求索》2012,(7):229-231
林权争议非诉解决方法有着符合历史文化传统且灵活、高效的特点,已成为我国解决林权争议的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林权争议的非诉解决方法也存在法律效力偏低、解决方法单一、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和忽视生态公益性等现实问题,加之历史遗留的林权登记手续不规范,这些都给非诉解决方法的广泛应用设置了诸多障碍。对此,应通过利用"民风民俗"、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规范林权登记手续、引入仲裁机制、完善配套保障制度、提高透明度和举行听证会等手段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3,(24):27-30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制度,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三驾马车”。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许多人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花钱打官司,而最常用的办法则是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信访。其实,在这两种途径之外,还有一种更便捷、更温和有效的方法,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格式合同,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规制,而行政规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一直以来,作为格式合同行政规制主体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存在着基于部门利益产生的部门保护现象,对其合同监督管理权的行使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具有事前预防性、高效性.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应将重点放在建立预防性控制机制上,需要从机构设置和基本制度两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格式合同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制度设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行政审判制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司法实践显示,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过宽、出庭应诉案件不明确、不出庭惩戒措施乏力等问题,需要通过合理选择出庭应诉负责人、细化出庭事项范围、标定出庭次数比例以及强化惩戒处理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制度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出庭率低、消极应诉以及出庭应诉质效不佳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健全出庭案件法院裁量机制、出庭应诉联合互动机制、司法建议反馈工作机制、统计数据定期通报机制、行政应诉考核惩戒机制等措施全方位建构配套机制。由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项制度有效预防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初心与价值,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审判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政府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进而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本文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之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撤诉规定),之后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认真执行撤诉规定,积极探索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机制,提倡和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协商,在妥善解决争议的基础上通过撤诉的方式结案。撤诉规定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尴尬处境了吗?目前立法框架下如何规范、规制行政诉讼协调机制?本文拟对撤诉规定进行理论整理,以期能对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的规制与规范,促进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