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刘邦的人才管理历来为人所称颂,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避讳手下的人比自己强。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相似文献   

2.
五、唐玄宗开元(713—741年)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忆者》“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就是这个时期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凝练反映。“开元盛世”的形成,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玄宗及辅佐他的“救时宰相”姚崇所进行的裁减冗员,是有很大关系的。唐玄宗即位时,他的前任给他留下了极其宠大的臃肿的官僚机构。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得从武则天当政时说起。唐人张在《朝野佥载》卷一、卷四…  相似文献   

3.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上兵伐谋”,现代商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经济方面的角斗,这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智力的角斗,更是企业全体员工与竞争对手之间智力的斗争,因此说,人才应成为每个企业家最关注的因素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刘备堪称“求贤若渴”、“仁义之君”的典范。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晌,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后来的三国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占了天时…  相似文献   

4.
李世民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统战”策略浅谈艾雪[编者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从政为民治国的一个方法.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之道与用人之道极有特色,开创了唐朝这一封建社会的鼎...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2004,(10):4-5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离开发展,谈不上科学发展观,也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进步。纵观人类发展史,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无不是发展的结果。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等,无不体现出当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步伐不断  相似文献   

6.
萧让 《小康》2005,(8):68-7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代中秋咏月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独爱此句,感其意境之雄浑高远,方知何谓盛唐气象。皓月当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诗的作者,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开元名相张九龄来。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一心“致君尧舜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创开元盛世,然终不敌李林甫之巧言令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剑下败下阵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玄宗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经用不着他了。然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  相似文献   

7.
书能治俗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诗词、书法都是大家,他门生众多,桃李天下,名声显赫,但对弟子们的治病却束手无策,曾仰天长叹:“子弟诸病皆可医,唯俗不可医。”(明代吴应箕撰《读书止观录》)无独有偶,文学大家苏轼亦有诗云.“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看来读书人的俗病,自古就是社会的痼疾。“俗”字的多种解释大家比较熟悉,对俗人、治大、治届春等的描述也自台自见地,本文日以*俗人」2病状到二,便于该存刘清对弱的综合了雕句子曰:「不学阿,无正义,以留利为隆;最低人也。」世人有病,就有治病P入,就会出否林妙手。目除不b、后透风…  相似文献   

8.
曹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于用人,使天下豪杰云集帐下。 一、主动求贤 曹操曾三次下令求贤。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下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传说姜子牙知道周文王求才,钓于渭水之滨以待)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传说刘邦的谋臣陈平与其嫂有染)……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主张主动求贤而不是“守株待兔”。此后,曹操又两次颁布求贤令,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之情。 二、舍仇奔怨 曹操到南阳征讨张绣,…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交心沟通”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就曾这样劝告过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10.
唐朝“贞观之治”的空前盛世与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用人思想的高明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非常重视用人,他把进用善人作为自己终身奉行不渝的三件大事之一。他说:“朕今勤行三事,……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自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他认为只有依靠大批有才干的官吏,才能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也已明察到能否得才、用人乃李唐王朝的安危所系。因而,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非用其人,必难致治”。唐太宗把“为官…  相似文献   

11.
《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文汇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是蒋建平先生继《大宋王朝之谜》、《大明王朝之谜》之后推出的新著。公元7至10世纪东方的大唐帝国以其如日中天的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大唐帝国诞生了创建和完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太宗、唐玄宗。还涌现出许多贤臣名相、才子豪侠。勇将烈士、红粉佳人。他们风云际会。演绎出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许多人物和历史事件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它们同样动人,同样精彩和壮观。作者在写作该书时尽量选择了后一种的人物和事件。并依据史料。评判得失,在展现盛世风云、探寻历史脉络的同时,亦期待现代人以史为鉴。本书曾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选用诵读。  相似文献   

12.
心如朗月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困难的事儿从容易开始做,大事从小事开始做,把简单的事和小事做得有板有眼,如诗如画,如歌如舞,风生水起,大事难事也就自然崩溃瓦解。  相似文献   

13.
一、必须把发展作为推进我区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离开发展,谈不上科学发展观,也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进步。纵观人类发展史,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无不是发展的结果。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等,无不体现出当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老子曾说:“圣上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这位哲人所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要领导,首先要跟从。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和几位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同志谈心。他们说:如今基层干部是“菜籽命”,撒在肥处便“肥”,落在瘦处便“瘦”。象在他们这样交通闭塞、长期贫困的地方任职,生活、工作比其他地方艰辛不说,还经常挨批评、受冷落,想来真觉得没干头。后据了解,目前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干部思想有情绪、工作不想干的并非个别现象。原因也并非完全是这些地方生活苦,工作难做,其中外界有失公允的一些做法到是重要缘由之一。近几年,有些地方考核干部政绩,不论基础条件好坏,只看经济总量大小,并凭此“重奖重罚”。有个别地方甚至连干部开会也是按…  相似文献   

17.
我最喜歡李易安(清照) 《如夢令》中的這一句:“試問捲簾人,却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客觀世界是複雜的,充滿矛盾的,有“綠、紅”,有“肥、瘦”;推而廣之,又有“大小”、“長短”、“高低”、“美醜”、“悲歡”、“成敗”,如此等等,才成其為世界绻教帯扒逡簧?恐怕就不成其為世界了。記得小時候,和爺爺上肉鋪割(買)肉,爺爺總是告訴店裏那位師傅:“割一刀肥瘦”。爺爺說,有肥有瘦的肉才好吃。炒菜的時候,肥肉  相似文献   

18.
从政廉为本     
宋前贤相包拯恶如仇,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正气常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青天”,堪称“官”之楷模。但人尽知包拯之“铁”之“硬”,却未必知其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加布衣”。他在《乞不用赃吏》的奏折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贫者,民之贼也。”直到63岁病逝,临终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监,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坟之中。不遵吾志,非吾子孙。”可见,“廉”在包拯为官之道中的地位。在“千里为它只为钱”的封建社会,如包拯一般以廉作为官之本者却也不少,诸葛亮在…  相似文献   

19.
侯会 《创造》2019,(2):83-83
归纳古代国家经济与国人幸福感的关系,可粗略得出几点结论,但大致与GDP 或经济地位无关:其一,幸福感有滞后性,往往在事后更易体会到,国强物阜时反而浑然不觉。杜甫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回忆了开元时国强民富的情景,连小县城也人丁兴旺、仓满囤丰。直到整个国家陷入战乱,才回味起当年的幸福,顿足叹息。  相似文献   

20.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之间推心置腹的友谊时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