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工程通水在即。毫无疑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极大提升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北京市的水资源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城市发展建设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大城市,尤其是1999年以来遭遇连续干旱,多年储备的水资源不断减少,城市水资源供需失衡成为影响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外流域调水是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津人大》2010,(4):1-1
马文奎是河东区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减灾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热爱水利事业,为了搞好防洪抗旱救灾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入一线进行海河流域防洪调度、海河防总的筹建、洪水资源利用、城市抗旱应急调水等工作。他充分发挥技术特长,组织防办全体职工,运用高科技方法夺得“96.8”流域大洪水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4.
傅晓华  赵运林 《求索》2013,(6):5-7,18
流域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流域农业系统中,社会、经济与生态因子之间以及这些因子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流域农业系统要素与结构分析,要达到流域农业系统的功能耦合。就必然要进行生态补偿。流域农业补偿是多元化的补偿。补偿的核心是水资源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即流域农业水资源的受益方要支付相应成本,受损方要得到合理的补偿。以湘江流域为例。分析生态补偿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湘江流域农业系统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构建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文章以广西贺江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更新政府发展理念,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严格控制污染源,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7,(8):16-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政府规范流域水事活动、实施流域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有的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已实施近20年,流域水资源状况和工程设施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流域治理与开发面临许多  相似文献   

7.
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荟华 《前沿》2004,(3):60-62
流域管理是指国家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这对水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已成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趋势。各国流域管理的共同经验之一是实行公众参与 ,而我国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并未建立 ,为此应对这一制度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8.
国办发〔2007〕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七年六月十一日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政府规范流域水事活动、实施流域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有的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已实施近20年,流域水资源状况和工程设施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流域治理与开发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张海斌  周经伦 《求索》2011,(8):53-55
本文提出了建设"两型"河流的概念,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对流域管理的基本原则。系统分析了流域发展和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系统性原因,给出了两型河流的功能分析和建设目标体系构建方法。以湘江流域为例,建立了基于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目标体系,提出了湘江流域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全流域综合理念创新、流域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制创新和全方位保障机制创新的路径,找到了"两型"湘江建设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管理立法、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和实行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作用五大切入点,对"两型"社会建设和流域管理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1380余公里,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可自流供水,可以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20余座大中城市、100多个县(市)、1亿多人口、1.2亿亩耕地灌溉和城市工业用水问题,对供水区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京、津、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区,但是水资源缺乏,属资源性缺水。通过工程措施对不均衡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作为水源区的湖北省汉江流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  相似文献   

11.
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重要水系之一,流经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永定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流域内人口急剧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大幅度增长,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规范永定河干流用水秩序,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订本方案。  相似文献   

12.
《乡音》2021,(3):55-55
随着白洋淀流域上游城市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用水持续增加,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白洋淀水资源、水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上世纪60年代后期,失去了天然水补给。为解决白洋淀干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白洋淀以上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修护,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湖北段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进行水资源合理调配,缓解京、津、华北地区资源性缺水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水资源调人区,不仅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供给,而且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对于水资源调出区是利弊兼存,不仅会减少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还将对该地区的供水、航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中线工程与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利弊关系,保障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已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一、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水资源先天禀赋不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许多地区缺水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保护治理全面进入法治轨道,黄河水利委员会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调度管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一是合理分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为基础,圆满完成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实现流域各省区全部分水指标细化到地市。9条重要跨省支流中已有7条水量分配方案获水利部批复。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污染控制法律对策——以珠江流域水污染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控制立法应重视水的流域特性,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以珠江流域水污染为例,在分析其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国家成功经验,明确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地位,加大流域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流域水污染控制体制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5):59-61
近几个月来,各地纷纷较大幅度上调水价,“缺水危机”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一面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另一面却是大肆地挥霍和浪费。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远程跨流域调水上,但这背后的危机令人不安。动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以"保护大河、大湖水资源,净化城市大气环境"为主题的’98天山环保世纪行活动,于1998年8月中旬在库尔勒市拉开帷幕。由著名专家学者及10多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考察团,对塔里木河干流的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以及博斯腾湖环境保护情况实地进行了考察和采访。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是横贯新疆南部最长的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主要包括干流和源流区域。干流是指肖来克无台特玛湖1321公里地段(分上、中、下游),流域总面积51.73万平方公里,来水源于和田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喀什噶尔河流域、阿克苏河流域和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源流年径地表流量300亿平方米左右,塔里木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7亿平方米,其中阿克苏河输水量达34.2亿平方米,和田河10.9亿立方米,叶尔羌河1.7亿立方米,这条河养育着长年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南疆五个地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5%。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水资源节约利用放到战略位置,紧紧抓住建设节水型经济这一关键,突出水资源综合利用这一重点,综合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坚持“开源、节流、涵养水源”三位一体,努力构筑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格局。6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2  相似文献   

19.
武汉是"百湖之市"、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长江、汉江在汉交汇,"得水独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武汉做好"水文章"有着丰富的题材,但从总体情况看,应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武汉水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尽快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二要充分保护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惠及子孙后代,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0,(4):63-63
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上获悉,目前,覆盖长江流域主要水体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逐步规范化.长江水质总体良好。60年来,长江委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同时开展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流域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