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耀华 《政策》2013,(10):71-73
<正>"五月五,过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向以包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秭归县屈原故里的这一端午习俗,传播了屈原之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文化历史厚重,节日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习俗特征显著,极具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价值。2009年9月,由我省牵头,联合湖南江苏两省共同申报的"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2.
任翼 《广东民政》2010,(6):61-6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相似文献   

3.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又至。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如楚人崇屈原,吴人尊伍子胥,越人推越王勾践或孝女曹  相似文献   

4.
林长华 《黄埔》2013,(3):90-92
菖蒲旺生,粽子飘香,又到情趣盎然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称有20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  相似文献   

5.
每当农历五月,正是榴花似火,红杏溢香的时节。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端午节为公历六月六日。端午节,本名端五节。我国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前“午”和“五”是通用的,故把五月也称做午月。端即开端、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又因有“五月五日曰端阳”的说法,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不一。据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推测,端午节原是古代位于我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2)
<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许多喜迎节日的习俗,如龙舟竞渡等庆祝活动;端午节,也是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在各地所有端午文化节活动中,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以其级别最高,规模最大而闻名海内外。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头端午","2017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2)
<正>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都将组织开展赛龙舟、裹米粽传统文化展演等活动。海峡两岸今年更有结对的城市和社区进行端午文化交流,本期重点推荐大陆几处特邀台湾宾客参与的端午活动。闽台互动"对渡节"万人泼水庆端午  相似文献   

8.
正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赋诗词抒胸臆,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  相似文献   

9.
说五月五     
说五月五辛夷“五月里正端阳,采艾蒿插在房,屈原投汨罗江,吃粽子饮雄黄。”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岁时杂记》:“京师市廛人(商人),以五月初一日为端一,初二日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端,“始”、“初”之意,“午”与...  相似文献   

10.
尚道 《台声》2007,(6):61-6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逢这个日子,两岸的炎黄儿女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饮雄黄,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来度过这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两岸有着众多相似的传说以及民间过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2004,(10)
谁要偷走我们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即将到来,当人们都在精心策划庆祝这一传统佳节时,《人民日报》5月6日发表的一则报道让国人傻眼了:亚洲某国目前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欲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此惊人的消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和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和文 《创造》2016,(4):44-46
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将“三多节”办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祭典、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品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假日商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开展“三多节”系列活动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焕英 《政协天地》2008,(Z1):86-86
全国性的节日放假问题辩论落槌了。增加的几个民族传统节日假期成了法定。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祀的非常日子。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审美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月、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徐亮  赵笑虹 《台声》2004,(12):39-39
"丰收节"又称"丰年祭",是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可与汉族的春节相提并论的盛大节日。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以其深久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被今天在大陆的高山族台胞所传承和继续。每年金秋,各地高山族台胞都会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过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使之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表征,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成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日益为大家所关心。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对许多民族节日反而逐渐疏远甚至舍弃,许多传统节日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日趋缩小,如何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文化内涵,充满时代精神,从而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日益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思。本刊从2004年第6期开始,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大家设计如何过好节日》…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年节(除夕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20.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