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民族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全省除汉族外,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一千一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人口在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二十四个,民族种类居全国之首,而且分布极广,其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有十五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全省127个县(区)都有多种少数民族居住。云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状况及其在国防上和资源上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云南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其发展的速度、规模、水平,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聪明智慧的发挥,而且关系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祖国大西南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以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致力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业内精英,在都市文化的氛围中,在餐饮业的竟争中,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民族餐饮文化的品牌,拉祜族的拉祜酒家、藏族的玛吉阿米、傈僳族、努族、独龙族的努江大峡谷、白族的龙欣园、傣族的阮家傣味园、傣香饭店、景颇族的家人景颇和景颇福珺、哈尼族的僾伲山庄等等,无不以规模和档次向世人展示着那博大精深而又异彩纷呈的民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访谈对象:宋建峰,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及云南哲学社会科学通讯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教学。2002年,宋建峰来到云南怒江地区,穿梭在各个山头、寨子,对当地傈僳族、怒族、景颇族等民族聚居地的风俗、文化、社会生活进行走访、调研,在与怒江地区少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生活中有许多常常被人忽视的优秀民族文化。2010年,宋建峰和许多学者深入云南省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的饮食文化进行为期五年的收集、整理,直至2015年,由她主持的云南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调查顺利收官,并出版了一套结合少数民族饮食、养生、文化为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正惠 《思想战线》2002,28(6):6-10
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呈东低西高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经济发展中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21世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加快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并在城市体系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期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袁翔珠 《前沿》2010,(2):189-191
作为众多民族生活的区域,少数民族法律人才的培养在西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并没有为少数民族法律人才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特殊内容。因此,西部高校应当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法律人才的特点和需要,建构具有较强民族性和适应性的培养模式。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具有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历史使命的双重性和文化传承的内在性等特点。基于此,其培养模式应当坚持突出特色、强调民族性的原则,从构筑培养模式的有形空间——课程设置到无形空间——建立多元、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基本发展背景和基础。各民族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结成了紧密的关系 ,甚至互相融合。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 ,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在内容和概念上是不同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汉族民间与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四大部分 ,而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则可概括为分布上的大杂居与小聚居、政治上的多元一体、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7.
论侗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是研究民族历史、民族心理、民族气质以至整个把握民族方方面面的窗口。要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侗族的过去、现在、以及预示其未来,对侗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就成为极为重要的渠道。在无论怎样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东西比饮食和人类的关系更密切,更攸戚相关了。因为即使赤身裸体,一无所有,仍然要吃、要喝,起码要维持生命。同时,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斯芸 《传承》2013,(11):108-109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它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自从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其传统的深层次含义、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变迁。探讨这类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在民俗旅游影响下的变迁及其原因,对保存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青少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践履者,其民族精神状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分布甚广、区位条件特殊,该地区青少年民族精神具有区别于非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系国家稳定和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08,24(1):83-86
民族影视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题中要义。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影视文化的优势,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精神动力;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影视文化发展,规范影视文化市场准入,营造良好气氛引导民族影视文化参与东南亚影视文化交流与互动;积极整合非政府组织的资源,推进民族影视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的成都是现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与演变中心。成都的满族和回族人口也影响到了现代川菜菜系在成都的定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满族、回族等少民族饮食文化推动了近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菜品制作、筵席内容等方面给现代川菜菜系以影响。生活在成都的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为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饮食品种,大大丰富了成都川菜中的面食、糕点、小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风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遇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通过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适合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保障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劳务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20%-30%比例,主要从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商业、服务行业,如经营清真食品、民族商品、民族药品等。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语言、教育程度、谋生技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入正规的企业就业,产业同质化,规模小,难有大作为。为此,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需要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务经济输出、输入地政府作用,利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转变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管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区域联动,走市场联动之路,合理有序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流动少数民族提供良好就业、生活、培训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纵横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目标与成效为观察点,在深刻剖析了目前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应该是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且市场价值应该体现在少数民族个人的理性选择和社会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贵州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制作工艺,刺绣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挖掘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于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了千年时光的冲刷,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多民族文化,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中一簇璀璨的星团,彰显着我国不可忽视的国际地位。少数民族文化是这一星团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光,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性。在开放的国际格局下,诸多艺术设计都包含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本文结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概述,以及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分析,从衣着、美术、建筑设计和舞蹈创作中详细阐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当超前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内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各少数民族成员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不得不建立和完善现代民主制度和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