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1)
正我的父亲蒋润苑今年100岁,是抗战老兵,经历了8年抗战的每一天。1936年秋,父亲19岁。为了谋生,父亲在亲戚的帮助下,从山东到西安参加了东北军53军。父亲参军不到一年,日本侵略军挑起了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从此之后,父亲跟随东北军开往抗日前线,参加了太行山游击战、武汉会战、洞庭湖防务。1941年,父亲考上了黄埔军  相似文献   

3.
路月浦 《黄埔》2012,(6):14-17
我的父亲路景荣是抗战烈士,1937年在淞沪抗战中英勇阵亡,那时候我才三岁。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说父亲有两个知心朋友,他们都是黄埔生,都有一身铮铮铁骨,并竭力主张抵抗日本侵略,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正是满腔的爱国热情,坚决抗战的信念,使他们由袍泽成为义结金兰的异姓兄弟。他们就是我父亲路景  相似文献   

4.
林玲妃 《台声》2004,(1):13-13
温世仁一生忙着造福人群、贡献社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反而少之又少,不过对温家来说,温世仁仍是家族中最大的支柱,不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他们体认出.温世仁不但是自己的兄长.更是许多人的兄长,是自己的父亲,也是许多人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刘文锋 《黄埔》2020,(3):66-67
光阴荏苒,转眼父亲刘秉坤已逝世20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他生前经常向我们讲述黄埔历史,教育我们要发扬黄埔精神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一直激励着我和我的后代。父亲刘秉坤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终身执教私塾。父亲小时候在祖父身边读书,后来考取黄埔军校第9期,毕业后在国民党81军担任过少校参谋。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参加了长沙保卫战等战役,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直到晚年,父亲的大腿骨上还残留着一块抗战留下的弹片,用手可以摸到。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7,(5)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我父亲郑继栋有幸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工作,亲眼目睹了冯玉祥与周恩来的一些交往。现将父亲生前对我所谈的一些事情整理成文,为体现回忆的亲历性,故仍以我父亲的口吻记述事情的经过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家风,这个词语在我普通的小家庭里甚少被严肃地提及。家族家风是什么?回望我所仅知的家族四代短暂历史中,诸多记忆琐事浮现眼前。午饭桌上,我第一次郑重地提起家风这个词语,希望从父亲那里知道更多这个家族的故事。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祖父的点点滴滴。祖父高寿,活到90岁,无疾而终。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那么平静,少言寡语,仿佛这就是他一生的诠释。祖父是一位党龄近60年的老共产党员,解放后入党,他们这一代人记录着中国发展的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国解  相似文献   

8.
1950年3月26日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国民党陆军上将、黄埔1期毕业生胡宗南从西昌小庙飞机场乘飞机离开大陆去台湾。近70年后,胡宗南之子胡为真为了寻找父亲生前足迹,前来大陆寻访胡宗南曾经的驻防之地,先后走访了西安、延安、汉中、成都等地。我有幸参与了他在西昌的行程。为弘扬抗战精神,我曾先后采写过十多名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并得以见报。特别是经过10年努力,把1939年秋31集团军从抗战前线送来西昌的烈士眷属和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10.
自"抗战精神"被提出以来,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通过对于近年来关于"抗战精神"的研究的综述,对于何谓"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如何、"抗战精神"何以可能、"抗战精神"何用、"抗战精神"研究如何再深入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将"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点、展示、意义、启示、问题逐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耦园忆父母     
每到耦园玩,就会想起父亲、母亲,想起兄弟姐妹童年的事。因为父亲在这里住过一两年,母亲则住过近20年,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是在这儿长大的。父亲在耦园住一两年,我是这样算的:抗战期间,父亲从大后方昆明来苏州陪侍祖母,闭门隐居一年,后又去大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3)
正我的父亲蒋润苑生于1917年11月16日,已经100岁。他是黄埔军校第17期的毕业生,也是一名抗战老兵。1985年4月28日,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父亲被聘到同学会工作。1988年8月16日,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基础上成立,此后,父亲便在省同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29日凌晨,父亲走完了九十一年的人生历程,永远地离开我们。生离死别令人痛不欲生,往事如昨依然历历在目。一年来,对父亲的追忆时常出现,思念越发浓烈。忘不了父亲,最忘不了的是父亲常年惦挂的南洋、抗战、家乡那些事。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5,(9)
<正>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方向价值。一个社会要发展,需要有崇高的精神为导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得更强烈、广泛和持久。这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和质的飞跃,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11)
抗战精神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中存在着对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认知度偏低、学习动力不足和知行分离等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抗战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的解州县。父亲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受党委派考入黄埔军校武汉第一分校,编进入伍生第二大队第八队。从此,父亲开始了戎马生涯。敌后抗战成果著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父亲到山西第二战区工作,任第二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23,(9):42-43
<正>8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在重庆举办,来自两岸的退役将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近200人与会。活动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简称中华抗协)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所协办,旨在倡导加强两岸抗战历史教育和抗战精神传承,激励两岸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弘扬抗战精神,携手振兴中华。此次研讨会是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后在渝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两岸线下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叶剑英在战争年代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那还得从1936年他在统战区做东北军的工作讲起.  相似文献   

19.
<正>契约精神是现代的产物。古代法律注重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身份依赖;现代法律倚重个人权利,突出意思自治的契约自由。历史学家称,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演变。所谓从身份到契约,是指法律本位从家族到个人的发展。在古代社会,所有人都依附于家族——妻子依附丈夫、儿子依附父亲、仆人依附主人。依附者没有独立法律人格,不能为自己私利以个人名义做出法律上的决定。现代社会下,个人逐渐脱离家族束缚,也就是摆脱了身份,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4)
正我的父亲黄素平是黄埔军校第六分校第17期毕业生。父亲1915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澄坑村,中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父亲还记得教学生的第一支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第二支便是《大刀进行曲》。抗战爆发后父亲想参军打日本,于是弃笔从戎到县里报名投军。1938年8月,最初入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