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2.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父亲还健在。只是今天,当我重温这些文字时,他已经离开我们半年了。我时常在夜晚,想起安睡在家乡小山头的父亲,想起依依不舍守着那个简单的家的母亲,想起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我会感动于我们父辈婚姻的纯粹与牢不可破。感动,想念,以至于泪下……  相似文献   

3.
吴忠溪 《中国保安》2004,(24):49-49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父亲过生日,我们三姊妹在家里帮忙,母亲叫父亲上街割几斤肉。等了半天,父亲回来了,两手空空。母亲问,肉呢?父亲说,没买到。母亲怪他太  相似文献   

5.
石哥:各位聊友,上一期“我的父亲母亲”的话题引起了全国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共鸣,为了让更多的聊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给大家一个倾诉的机会,我们今天继续这个话题,各位请: 父母的恩情比海深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今年68岁了,是个性格开朗、豪爽的人。8年前,在我截瘫9个月之后,他老人家也遭遇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  相似文献   

6.
大爱无疆     
妈妈今年78岁,但身体硬朗健康,无病。现独自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过日子。母亲说来很命苦,在我3岁时,父亲就因病离我们而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我们兄妹5人拉扯大,现我们都已成家立业,而母亲还独自过活,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但每每我将妈妈接来,妈妈总是只住几日,就嚷嚷着回去,"我在这儿住不惯,像蹲监狱似的,呆不下去。"但有一次母亲回去后打电话告诉我说,回  相似文献   

7.
不逝的记憶     
从城里向西走,过了福州洪塘大桥就到了我居住的金桥花园,有人说我远离城市,可我却觉得有回归的感觉,因为宽阔的乌龙江西岸就是闽侯县,而我的祖籍就在这里。一1927年我出生在印尼中爪哇的马吉朗市,父亲在福州学会做金饰手艺后便到印尼开店,母亲是福州西门人,在生了大姐后,也随父亲到了印尼,我在八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位姐姐,男的数我最大。马吉朗就像印尼其他的小城市一样,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公安机关工作一晃就是十二年.不仅在城里娶妻生子而且单位还分给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到西北风刮起.我就催着父亲和母亲从乡下搬到我在城里的家里来住。在乡下.父亲和母亲舍不得生炉子取暖,每年冬天不是冻破了手就是冻肿了脚。即便这样,二老还是不愿意来城里久住。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先生在重庆北碚有一所私人小房,他举家迁往美国后,把它借给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由老向先生代管。此后,这所房有许多文人来住过,最后由两家人分住,东面的一半由老向一家住,西面的一半由我们一家住。父亲老舍先生比我们住进去得早一些。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一九四三年秋天由北平逃出来之后,和父亲在这所房子里团聚。在这里,父亲住到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二月,先后共两年半多。他在这里写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和第二部、抗战回忆录《八方风雨》、还有许多短文,诸如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他戏称这所房子为“多鼠斋”,形容这儿的老鼠成灾。此外,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贫血集》。在北碚时,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1.
王尧 《台声》2019,(17)
<正>三月的苗栗,刚才还艳阳高照,转眼就凄风苦雨。眺望远山,触景生情,萧开平不由得想起了60多年前在此地躲避追捕的父母:"当年,最后一批躲在苗栗山中的中共地下党人遭到围捕,父亲激烈抵抗,手脚均受重伤,最后遭刀械刺穿右腿并五花大绑三天三夜,双手浮肿麻痹,医学上称为坏死性筋膜炎。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母亲的细心呵护,日夜按摩、推拿,一两年后双手才陆续恢复功能,学医的他都自认为是医学奇迹。"年过花甲的萧开平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药理学  相似文献   

12.
郭德纲圈占小区公共绿地的新闻,让笔者想起了一件往事。2009年,我和母亲到美国旧金山的妹妹家住了一段时间。妹妹所住的别墅区鸟语花香,碧波荡漾。她家是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房,房前草坪修剪得很整齐,周围一圈灌木围成篱笆。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在绿地的东南角开辟了一小块菜地。不久,丝瓜苗就开始顺着竹竿爬藤。邻居琼斯太太感到新鲜,没  相似文献   

13.
这似乎是个被死神封印的家庭,死亡从来都是如影随形。蒙克5岁时,母亲劳拉死于肺结核;26岁时,父亲克里斯蒂安也撒手尘寰。蒙克还有4个兄弟姐妹,但他们的命运似乎更为不幸。一个兄弟和他最喜欢的姐  相似文献   

14.
深切的怀念     
李琦 《前进》2003,(5):45-46
父亲母亲走了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祖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由此想到二老,他们为社会付出了很多,一生却过得十分艰辛、坎坷。父亲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时期在白色恐怖下东奔西跑。爷爷曾给在外干革命很少回家的父亲写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以此指责父亲不尽孝。我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曾被国民党逮捕和关押,和同志们(方毅同志也在其中)以多种方式和敌人作斗争。母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引导她靠近党组织的是彭真同志。1925年“五川”运动期间,母亲担任太原女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三姨     
三姨是我母亲的小妹。外婆家穷。大概十来岁,三姨便从无定河畔的一个小山村来到我们家生活。那时,母亲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三姨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母亲料理些家务。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家里有这么个跑前跑后的小女孩,还真是顶用。可一旦父亲回家,住的地方紧张  相似文献   

17.
念亲恩     
每当想起母亲,时间的脚步便会慢了起来,许多往事自然地从尘封的岁月里飘出来——我出生在世世代代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靠地里刨食的家庭,情况自是不言而喻。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参加生产队的重体力劳动,家庭的担子就全落在母亲那羸弱的肩上。  相似文献   

18.
几天前我过生日,父亲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像母亲那样在电话那端絮叨了半天。末了,母亲拿过电话对我说,周日就是你父亲六十岁生日了,家里准备给他操办一下,如果不忙的话,你就回一趟家,让父亲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13,(3):2-2
1992年,程威出生在谷城县盛康镇一个小山村里。不幸的是,程威5岁那年,父亲存煤矿塌方中遇难。2001年,为了供程威上学,母亲王小红只身前住武汉打工,9岁的程威独自一人在镇上租房子上学。2010年10月,在武汉打工的母亲不幸患了宫颈癌,需要立即手术。获悉情况,程威赶到医院,抱着妈妈号啕大哭:"妈妈,你不要担心  相似文献   

20.
何素子 《今日广西》2007,(22):69-69
母亲没有工资,因为她一生都是家庭妇女。煮饭.洗衣,操持家务,抚养我们兄弟姐妹4人。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父亲在地质队煮饭的工资,除此之外便是自留地上的几棵果树了。穷家难当,但母亲仍用她纤细的手、细密的心,让我们吃饱穿暖.从未让我们受过饥寒。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年月,那些双职工父母的小伙伴还很羡慕我们。但我们想,要是母亲也有工资,我们家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