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青岛市慈善益站是青岛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宣传、贯彻《慈善法》,多途径传播慈善文化,探讨公益慈善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践行"怡善"工作理念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使《慈善法》人人皆知,让《慈善法》为民所学、为民所懂、为民所用,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公益、参与慈善,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岛市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华慈善日"和慈善事业的认知度,民政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将其作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普及慈善法、培育公众慈善意识、提高慈善事业社会参与度、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要抓手。"中华慈善日"当天,各地紧紧围绕主题,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举办了形式新颖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群众踊跃参与的慈善活动,助推了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国亮 《长白学刊》2015,(2):132-139
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慈善文化进学校是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超越,更是构建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文化和推动慈善事业进步的战略之举。慈善文化进学校将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育人的手段和途径;通过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促进持续性慈善行为的产生和人人慈善的实现;将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研究有机统一,推动慈善文化的繁荣发展。慈善文化进学校作为新生事物面临着操作层面和顶层设计层面的诸多挑战,前者主要包括慈善文化是否应该进课堂及如何进课堂、慈善的非正式教学如何开展、慈善教育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后者主要涉及慈善文化课程如何嵌入现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堂教学和非正式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统一的顶层设计如何为地方留足自主性的空间、慈善文化教育如何与慈善专门人才培养和慈善研究相互推进。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慈善法深化实施阶段,必须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扶助困难群众共建小康。一、精准扶贫是慈善的历史使命慈者仁心,善者大美。慈善是以仁爱之心同情、扶助弱者的人间大爱。往来古今,乐善好施、守望  相似文献   

6.
<正>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底在中华慈善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慈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慈善文化。总书记在这里使用"慈善文化"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对慈善内涵的认识提高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营利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慈善文化进企业通过引导企业建立慈善文化,使企业家慈善逐渐向企业慈善发展;以企业为组织载体,慈善文化被员工广泛接受,通过员工影响其家庭成员,进而促进人人慈善。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组织的慈善活动能够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消费者通过企业慈善能够提升对企业的声誉评价和形象评判。企业的慈善行为能够促进企业家的合作,形成新的社会规范,也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我国企业虽然有慈善参与,但是现在的慈善多是企业家的慈善,企业员工被动参与慈善或不参与慈善;企业的慈善行为往往是基于政治考虑而做出的,而不是现代慈善意识催生的纯粹利他行为。《慈善法》的颁布,为包括慈善文化进企业在内的慈善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慈善文化进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通过企业培训、团队建设、成立企业基金会、参与公益创投和创办社会企业等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性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意识、道德水平,让农民充分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文化开发等活动,更好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慈善信托作为《慈善法》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北京作为首都,积极发展慈善信托这一全新的慈善模式,不仅能为建设"慈善北京"注入新的动力,也有利于在新的领域发挥首善之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民政局把推动慈善信托工作开展列为今年慈善工作的重点课题和重点创新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开展调研课题、出台规范性文件等措施稳步推进慈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生活"。"中华慈善日"的设立,加强了慈善文化建设、增强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华慈善日"期间,全国民政系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慈善公益活动,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21,(1)
正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要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建议:一、做好规划衔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符合湖北实际的5年过渡计划,将脱贫后仍需补齐的基础设施短板、仍需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等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接续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出台乡村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等投身乡村旅游创客活动,并为乡村创客、科技企业等提供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旅游智力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未来三年将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交汇期,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做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重庆市黔江区李子村的实际情况,对打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战略不同的地方在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主力军是农民。媒体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如何引导农民、调动农民,使政策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尤为重要。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宣传、政策引导的过程,媒体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传播内容、贴近乡土民情,发挥好媒体舆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作用,实现农民主体的认同自觉,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不可忽视乡村文化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村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对建设现代化农村具有重要意义。要重视突出农民的主体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要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推进乡贤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慈善法》施行的第三年。伴随着该法及配套政策制度在各地的贯彻落实,慈善组织的标准门槛得以明确,依法行善的观念日渐生长,违法的慈善行为迅速得到纠正,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相关各方的权责更加明晰。慈善正乘着法治的东风,迈向更为光明而充满希望的未来。在法律的规制下,慈善活动形式多样,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其中"互联网+慈善"表现最为瞩目,引发公众关注最多。当网络慈善以如火如荼之势席卷而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正为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2016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为进一步做好慈善宣传工作,2018年民政部有关司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了"中华慈善日"标志公开征集工作,共收到应征作品379份,经过严格筛选、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在2019年9月2日民政部举行的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慈善日"标志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党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全面展开。作为山东省扶贫任务最重的市之一,聊城市委、市政府毅然作出"2018年全市所有贫困村摘帽、所有贫困人口无一遗漏地脱贫"的庄严承诺,充分彰显了扶贫攻坚的决心和意志。聊城市慈善总会作为全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慈善机构,有义务更有责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汇聚慈善力量,助推精准扶贫,为  相似文献   

19.
民俗风情对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农村居民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商户、民众的联动协作能力不足以及旅游项目种类不够丰富等短板,是制约民俗风情融入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从健全农村民俗风情的保护、传承以及推广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促使农村民俗风情融入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为民,行善从心。近年来,广东省民政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在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以及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教育、医疗、助残、养老、救灾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让慈善可观可感,让幸福可享可得。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有慈善组织1951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212家),慈善财产总规模超过350亿元,慈善信托备案86单,备案合同规模9.1亿元;志愿者人数22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