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赵树坤 《人权》2013,(6):10-13
人权是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法治事业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人权……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为了促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  相似文献   

2.
韦守德 《传承》2001,(5):32-33
在我们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探索治国方略伟大实践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党探索治国方略伟大实践的新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行使管理国家职…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微观察     
《乡音》2014,(3):1-1
中国国家治理的的两个“眼”《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社会主义好》。为什么好?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二是“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这两条要切实做到、一如既往,就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正朝着法治或宪政的道路上走。然而 ,中国近百年宪政史启示我们 :在当代 ,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迫切需要加紧中国公民宪政意识的确立。因为宪政建设之难 ,既受制于制度之设计 ,更取决于公民宪政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1996年初,在为中央领导举行的法律讲座上,江泽民同志就依法治国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在人大通过的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列入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内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管理规律,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次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我们党执政和领导人民群众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学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向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致贺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学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确定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并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又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脚步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年,人类即将迎来新纪元的曙光。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本刊公开发表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落实党的十五大部署,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巩固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隐蔽战线工作。国家安全机关虽然组建于1983年,但党的对敌隐蔽斗争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7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8,(8):42-44
1997年9月,“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出现在十五大报告中,标志着中共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10年后,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会场上声如洪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以“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那么,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息息相关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   20世纪上半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相应地,新中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2.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反复强调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意味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改变,也展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光辉前景,更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并做到有法可依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法,保证司法公正、独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本文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机关领导,改革监督机制,强化司法监督,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方面阐述了确保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防止司法权地方化等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4,(1):54-54
袁达松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我国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挑战,如何进行“改革顶层设计”,以建设包容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成为党的十八大后亟待探究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应结合法治和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包容性的法治国家建设命题,通过对党的十一大至十八大报告进行对比分析,考量其中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与国家法治化的发展和变迁,提出建设包容性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法治顶层设计,并归结以法治国家建设统率和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刻”。如何经由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如何发挥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如何从法律大国转变为法治强国?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法治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是包括法律、政治在内的全部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建成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密不可分。只有切实实施法治经济,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的十条基本经验中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权,是政府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国家权力。国家法治,离不开行政法治;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实现依法行政。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中,健全行政法制、依法行政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从1989年起步,中国的行政法制改革、依法行政走过了13年曲折前进的历程。健全…  相似文献   

17.
金华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0,(18):32-33
中国是个口号大国,放眼望去,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都有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口号。应当说,一些代表了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口号,比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等等,对于普及社会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但有些口号,貌似表达了某种法治理念,却有违常识,极易使人跌入陷阱。不妨列举三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建党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是即将跨入21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为新的形势下党的全面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相似文献   

19.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目标。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相似文献   

20.
谢晶 《淮海论坛》2007,(1):34-36
“文化大革命”是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他在短时间内就席卷中国大地,把中国人民带进长达十年的浩劫中.给整个国家、社会、民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虽然“文革”距今已过去将近四十年,但其影响仍深入社会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