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以后,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五四",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寻求出路。瞿秋白采取独特的视角,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即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新文化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是文言的还是白话的;是科学的还是宗法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基本上排解了"五四"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迷茫,事实上引导着中国新文化朝着新民主主义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鲁薇 《北京观察》2012,(12):54-56
过去,"美国梦"是不少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然而随着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习近平在其上任首站即提"中国梦",影响无疑非同一般。中美领导人在2012年11月都进行了换届,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之中,冲突的可能是否大于合作呢?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是否局限于经贸关系呢?在不同文明的背景下,两国又面临哪些共同的挑战呢?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  相似文献   

3.
倡导绿色出行要“疏” “堵”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实 《北京观察》2010,(5):14-16
<正>谁剥夺了谁的权力?客观上讲,如果不是很拥堵的话,点对点的驾车出行相比于其他出行方式确实方便、快捷,但这并不意味着开车出行合理,相反,它是以牺牲其他出行方式的利益为代价的。小  相似文献   

4.
杨庆祥 《人权》2005,(2):56-56
在家庭里,谁是谁的父母,谁是谁的子女,其辈份关系,是不会搞颠倒的。在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的官员敢于放言自己是人民的父母官。然而,在中国的职场上,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官员为“父母官”,或者官员不经意间“坦然”地把自己比做“父母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在一次播报“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画面:某县相邻两个村,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原来是一条小河隔断了村民间的交往。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两个村的村干部们组织群众集资,修建一座“连心桥”,从此结束了过河难的历史,两地群…  相似文献   

5.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3)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一系列"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7年1月18日,继前一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演讲之后,  相似文献   

7.
上月踢完的南非“世界杯”没有中国队,也没有球王和“巨星”,赢家只是一条章鱼——预测8连中,100%准确率。人类则往往“看好”谁,谁就先“回家”。而给众多不得不过“夜生活”(因时差)的中国球迷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国嘴”。甚至有央视解说员被网友封为“口误帝”。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4):59-59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的世界谁怕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吹响了。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定价:68.00元为什么众多艺术巨匠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罗马?古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有什么不一样?到底是谁开启了文艺复兴的盛世?雕塑家米开朗琪罗说画天顶画纯属被逼无奈?达·芬奇的大量作品为什么都没有完成……这是一本像小说一样好看的艺术史,它从欣赏西方艺术的第一站——意大利开始,在作者的笔下,艺术品不再是孤零零摆在美术馆中的藏品,而是充满了迷人的故事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一本书串起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带领我们重新认识那些"眼熟"的艺术。本  相似文献   

11.
<正>"正月里来是新春"。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 )"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结构重建与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连续多年增长乏力,目前仍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此次危机之所以波及范围巨大且旷日持久,主要原因在于其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而是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世界经济传统的"中心—外围"分工与增长结构固有的内在矛盾是本次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深层原因。世界经济欲彻底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重新回到稳定增长轨道,必须重建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学记》提出"藏息相辅",即学习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但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正在消失。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根据"藏息相辅"的意蕴: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大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全面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孙冰 《今日广西》2010,(18):47-49
艺术究竞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不同语境之下,我们或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建立在"互联互通"之上的整体性联通,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合作模式。对于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谋求深度融入世界体系的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文化冲突等因素对沿线国家客观认识"一带一路"提出了或国家形象解读、民心沟通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种种挑战。如何化解?经济外交、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等都是我国经济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关怀教育理论大师内尔·诺丁斯说:"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谁愿做一个药师,熬制幸福,治疗痛苦,赞美人性,让师生的生活积极快乐、充满活力?谁愿做一位农夫,播种幸福,用心浇灌,创造美好,让教育的世界生机盎然、诗意盈动?  相似文献   

18.
邹福清 《理论月刊》2007,(11):116-118
屈原是"诗人"还是辞赋之士?自汉代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历代士人争论不休,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汉代士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代以来,士人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问题?从中国的经典诠释传统入手,深入认识"诗人"、辞赋之士这两个概念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出历代士人在解读屈原时,力图将屈原形象定位于"诗人"或辞赋之士的不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袁夕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03-108
张本平是何许人也?何谓"张本平现象"?"张本平现象"的实质及意义是什么?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今书画艺术界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带着一系列的问号,近日本刊记者对张本平和他的书画院进行了采访,对"张本平现象"有了详实而全面的解析。张本平是一位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民营文化工作者;"张本平现象"实际就是大众美术传播的公共性和民间性,其意义就在于弥补了大众美术公共性的空间,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艺术产品生产的模式,即"张本平模式"。张本平首开了民间办美术的先河,他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间办画院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史上首个民间办画院的人。他的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为我国文化艺术体制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三农”问题引起了很多人士的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是机会还是挑战,确实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