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影响政务微信公众号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政务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各因素对用户采纳的影响。研究显示,感知有用性和和相容性对用户行为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网络外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通过相容性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应通过增强服务质量、优化界面设计、丰富发布内容,提高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以人性化用户体验为主导,进而提高政务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采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公众对人工政务服务与智能政务服务的感知差异和选择偏好,采用混合纵向研究设计,剖析服务特征从IHIP转向IHSD后公众的认知变化。首先,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相较于人工政务服务,智能政务服务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然后,通过两个调查实验进一步评估公众对智能政务服务的认知和选择。实验1采用2(服务方式:人工服务/智能服务)×2(事项类别:服务类/监管类)四个实验,探究不同服务方式、不同事项类别对公众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智能政务服务的感知便利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和独特性忽视都比人工政务服务更高,存在“双刃剑”效应。实验2讨论了政务服务效能感的调节作用以及公众对不同服务方式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政务服务效能感可以缓解智能政务对感知风险和独特性忽视的影响,并增强公众选择智能政务服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分布、账号管理、发布、互动、服务等维度出发,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构建全面覆盖多个维度的政务微信分析评估框架。基于研究分析的结果对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能力和成效提出建议:政务微信在整体布局上应从"立体化"全面开花迈向"关联式"顶层设计,在账号设计上应从部门导向转向用户视角,在信息发布上应从重产出变为重效果,在政民互动上应从问答走向互动,于在线服务上应从信息查询迈入全流程办事,在评估方式上应从单账号、单维度转为整体性多维度。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上海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能力和成效,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政务微信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信是政府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新型平台,顺应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便捷性、微信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微信支付功能的即时性以及微信互动的私密性等方面。借鉴"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平台的运营经验,可从完善政务微信互动形式、拓展政务微信服务范围、构建政务部门配套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微信以其即时性、隐私性、互动性、经济性等独特优势在众多网络社会化媒体中异军突起,并在政务传播发布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微博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观察法和测试法,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政务微信的账号特性、发布内容和互动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人口规模、移动电话普及率、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意愿等因素对政务微信的总量发展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推动作用;城市政府的创新意识和城市的政治区位优势对政务微信的总量发展有轻微的副作用;政府的线下治理水平与政务微信总量没有明显关联。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得到以下启示:要推动城市政务微信的总量发展,必须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投入换速度;强化城市政府进行政民交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城市规模越大越应重视政务微信的发展以提高治理效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充分发挥政务微信的作用,拓展其所承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勇  毛逸 《人民论坛》2023,(18):61-63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微讯”微信公众号为例,梳理分析其推送内容,从主题类型、话题词与叙事方式、情感倾向三个方面探讨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效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部署,特别是,对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等要求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要求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调查处理结果等。这些要求表明,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不仅是公众期待和时代大势,也正成为一种政府自觉和行政诉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观察统计法对昆明暴恐事件中发布相关信息的公安政务微信账号进行了地域分布分析和行政层级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从信息发布时间、信息来源、信息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论述了现阶段公安政务微信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安政务微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政务是将移动技术运用于政府行政管理,为公众及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本文阐述了移动政务与移动服务的概念、内容与应用;简要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移动通信现状;分析了移动政务为公众提供的移动服务案例;探讨了移动政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界定了发展中国家的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1.
徐慧 《重庆行政》2011,(5):61-6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日益成为公众关注和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词。实践证明,政务的公开透明和服务的高效便捷,不仅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标准,并且在提高执政水平、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的意义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乐业县花坪镇创新村级政务手段,探索实施"互联网+村级政务"模式,于3月底开通浪筛村村级微信公众号,发布医疗、教育、扶贫等惠农政策以及村情村务。村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建议和咨询,村干部将及时作出回复,并解决合理诉求。村级公众号的开通,解决了村民尤其是在外务工、在外地居住的村民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代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政务服务数字化“何以生成”以及“如何转型”等基础性问题,现有的数字政府研究尚缺乏完整且系统的解答。通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纵向一体化”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将政务服务的供给过程分为前端交付和后端生产两个部分。所谓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际上就是实现“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过程;其生成逻辑在于前向一体化,政府通过持续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以改变公众对于政务服务多重竞争性交付机制的选择偏好;其转型逻辑则在于后向一体化,政府通过将外部交易成本转化为内部管控成本,并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降低内部管控成本,从而实现总体成本的降低。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体现了以政民互动为逻辑起点、以府际关系为改革着力点,再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继政务微博之后,政务微信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选取"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作为研究案例,从公共服务内容主题建构、多媒体元素融合的运用、信息发布节奏的设定及回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上海发布"的内容特征和治理结构;论述了政务微信在社会对话机制、社会信任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层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期望不一致理论分析了在线政务服务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五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线政务服务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的在线政务服务区域差异不利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进一步,本文利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在线政务服务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路径。研究发现,在线政务服务主要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均衡度与获取公共服务资源便捷度的满意度来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紧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潮流,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安公众服务互联网平台,天津市公安局提出"12345"的公安公众服务互联网平台理念及让群众办事不求人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理念和目标,于2015年上线推出了集办理、查询、互动、新闻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等先进技术和标准,不仅在政务服务上下功夫,还在警务实战上出实招,拓展了信息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分布、账号设计与运维、发布、互动、服务等多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上海市政务微信开通数量稳步增长,多层级、多区县、多部门格局初步显现;微信界面与功能设计更趋人性化,但仍具提升空间;微信发布内容实用,形式多样,频率适中;微信互动方式人机结合,回复及时,众包合作;微信定制化信息服务初现端倪,全流程在线办事尚未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提出建议:基于实际需求,打造立体化交叉式的上海政务微信群;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微信账号的界面、功能、内容和互动方式;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全流程微信办事;与微博、网站等渠道相结合,建立跨平台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杨妮娜 《前沿》2013,(20):25-26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我国各级政府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却也遇到发展瓶颈,文章从法律、管理、职能、规模、网络方面展示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困境,对政务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限制因素进行非分析,以促进政务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航 《重庆行政》2020,(1):44-46
目前,我国网民数约为8.5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约为8.47亿,占比99.1%,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量达5.09亿,占我国网民总数的59.6%。线上政务服务用户数量激增的背后,一方面是互联网服务日臻完善,结构性地改变着公众的认知和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纷纷推出政务客户端。然而政务客户端在建设、推广、运营、维护等方面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甚至令公众对政府产生了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9日和21日,WTO进行了本年度最重要的一场审议———中国首次贸易政策审议。基于这次贸易政策审议,本文针对中国首次贸易政策审议进程进行评述,从政务公开机制、政府部门政务透明意识、政务信息公众获取方式等角度,分析TPRM对中国政务透明度的外部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