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舒颖 《中国人大》2020,(5):46-47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近日,围绕民法典的编纂,本刊记者对我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2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完整版民法典草案终于亮相。从总则编到各分编,共1260条,社会对草案的关注、讨论达到空前热烈的程度。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时五年的扎实推进下,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在这一鸿篇巨著出台的前夕,让我们抚卷深思,再理解民法典编纂的深刻意义,感受"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民法典的编纂反映时代的进步、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律制度"上涉国本,下系民生",是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编作为民法典草案的首编,重要性不言而喻。乘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编纂民法典的"东风",物权法开卷重修,物权编草案不断完善,将成为民法典草案中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一编。  相似文献   

4.
导读:"民法典草案一共1260条,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在制定之初,面对不同利益关系的调整,怎样设计出一个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规则?那就必须去寻找当下我们中国人形成的共识究竟是什么。因此,民法典编纂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共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总则的编纂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学界关于民法典应当展现的具体形态还存在诸多分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民法学者对于民法典应当如何编纂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格权法在法典中的位置和内容的编排远没有达成一致。应当确定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的应有地位和具体内容安排,以加速民法典编纂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一部法律人呼唤多年、公民期盼已久的民法典完整版,终于在2019年年末亮相并提交立法机关审议。这意味着,2020年将成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收官之年,完整的民法典问世在即。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典编纂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七编1260个条文,民法典草案字里行间彰显着时代特征和精神,回应着社会热点和呼声,已然成为公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我们盼望着这样一部盛世之典能够早日问世,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成为法治中国的新标杆,开启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编纂的形式进行的立法活动。对于这一立法工作的全新领域,立法机关如何破解难题?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民法典编纂这一历史重任,立法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针对现行民事制度、民法规范的不同情况,结合法治实践需要,灵活运用法典编纂方法,确保民法典编纂质量。其间,有六个字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龙庆兰 《新东方》2001,10(2):60-63
民法典的编纂今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民法典的体系,应该仿效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或是采用其他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的《民律第二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民法》和1922年《苏俄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中国民法典应师从德国民法典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物权制度是产权保护的基石,核心是调整财产的归属与利用问题。2018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并在会后就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019年12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4月,民法典二次审议稿也已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法是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侵权责任法至今已经施行了9年。民法典出台后,侵权责任法也将被取代,不再保留。2019年12月23日,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初次提请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这其中,也包括了侵权责任编。  相似文献   

11.
张玉海 《传承》2010,(24):7-9
纵观近年来,围绕我国民法典编纂模式所产生之争论,其焦点在于民法典本身之定位问题。通过对历史上民法典的两种不同定位的分析,总结出我国语境下民法典的价值中立性选择的具体内容。在当今身处宪政时代之大背景下,我国不应再走法国"法典价值化"之路,但可借鉴德国民法典"价值中立"的做法,制定一部价值中立的开放型民法典。  相似文献   

12.
黄薇 《中国人大》2021,(7):49-49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回顾这部法典的编纂过程,工作专班以立法"工匠"精神精耕细作,努力当好法典编纂参谋助手。深入思考,潜心谋划,积极献言,充分发挥编纂立法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3月成立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编纂和起草民法典开始,已有5年之久,经过不断的努力,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审议,究竟什么是民法典?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典?它的出台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的出台,以编纂法典的立法新方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新篇章。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工作专班的全体同志,秉承法工委"坚定、奉献、团结、严谨"的委训,弘扬法工委"苦力班子"的工匠精神,尽心竭力当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调研员""情报员"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15.
正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草案提请明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称为法典的法律有哪些亮点?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提起民法典,人们总会用亲民、有温度、"人民权利宝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之所以形成这种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法典是民主立法的实践成果,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高空抛物坠物、霸座、强抢方向盘、高利贷……这些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民法典中都有回应。如何把准民生脉搏、切实了解百姓关注焦点?在编纂过程中,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始终坚持民主立法,做到开门立法、问法于民,广泛听取、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识,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法典     
王雷鸣  邹声文 《政策》2003,(3):16-19
民法与刑法、行政法并列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法。千呼万唤之后,民法草案终于浮出水面。这部新中国法制史上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法律草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经报道,立即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据权威人士称,民法典通过大约还需要3到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编纂是一件盛事,更是一件大事。能否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时代精神、面向21世纪的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经典民法典,可以说是党和政府、时代和人民对当代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一场大考,是对我国立法理论、立法技术、立法能力和立法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  相似文献   

19.
夏莉娜 《公民导刊》2016,(12):60-61
正翻开新中国立法的画卷,新中国的民法典起草工作风风雨雨、几经沉浮……我国著名民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金平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工作。他亲历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民法典起草经历的坎坷曲折,被中国法律界誉为"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今年,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编纂工作再次启动。笔者专程拜访了九十多岁的民法专家——金平。看到民法通则通过后30年,民法典编纂终于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金平心情十分激动,在全国人大机关参加民法典起草工作时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柏欣 《湖湘论坛》2003,16(6):59-60
与十六大召开的政治大背景相呼应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也努力尝试着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越———制定新中国的首部民法典。 2 0 0 2年 12月 ,我国首部民法典草案被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典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骨架的基本法 ,也是保护和宣扬公民私权利的“权利宣言” ,其制定的重大时代意义自不待言。我国法学界许多人士认为 :市民社会既是民法典制定的现实起点和基础 ,也是民法典应促成的理想和目标。只有在日趋成熟的市民社会基础上 ,确立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对独立彼此制衡的新型关系 ,才能真正奠定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