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农 《理论月刊》2006,(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本文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布局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品两制”所造成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的现象,以及财政投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霍震 《前进》2008,(5):32-34
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高度关注、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中了大量闲散劳动力,许多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梅  冯煜 《前进》2000,(12):40-42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 家,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然是目前 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就业的主要压力。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力度的加强,21世纪初期,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并经过大约30年(1949~1979年)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高,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引导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郭勇 《湖湘论坛》2004,17(3):24-27
中国二元结构反差扩大的事实显现了二元结构理论指导实践的局限性.信息化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转型障碍的必然选择,客观上确立了农业、工(商)业、信息产业并存的三元结构,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质上表现为三元结构的转型过程.现实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与三元结构相适应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和任何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及其经济关系。近几年来,伴随着农业的繁荣,农村出现了社会规模的劳动分工和产业分化的浪潮。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土地多层次利用多角度利用的新问题和土地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特别是水利、交通运输、厂房、住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成片地被征用或占用,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治理结构分析与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凤婷 《前沿》2010,(10):114-117
中国农村要从传统农业模式转向现代农业模式,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围绕土地集约化、专业化、高技术化的趋势建立新的经济制度;二是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三是塑造新型的农村治理结构。通过对中国农村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提出重塑农村治理结构的初步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青年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登耀 《前沿》2008,(1):190-19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一进程当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实现着农业人口向城市非农人口的转变。而这一转变过程时于农村的广大青年来说,是何等的艰难。步履维艰的他们在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下艰难的抉择自己的茫茫人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回眸九四、九五年政协委员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看出,不少问题和建议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农村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出现了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引起政协委员们广泛的关注。山东大学教授李永昌委员(1994)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区调整经济结构时,经济作物占的比重太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的乡村水利改革不可能解决农村水利公共品的供给问题。江汉平原上和豫南农区的小农治水实践表明,包括组织权威与社会权威在内的权威结构、分散和变革中的小农经济、农地制度构成了乡村水利制度的约束条件。而且,在组织成本不能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农地制度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公共品的供给问题,相反其外部性效应却造成更高层次上的、更为严重的公共品供给困境。而外出务工则在逐渐改变农户的经济状况,并引起农村经济基础的内在变革,从而使农户土地合约面临不确定性、复杂性、利益主体多元化。这样,强化合约主体中集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乡村社会的组织基础,而非不断弱化乡村治权,才是重构乡村水利制度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