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瑞林 《人民论坛》2014,(8):250-252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是一个大问题,是原有的任何一门学问都不能完全包容的大问题。虽然学者们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术语的含义和关系问题上还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们对研究有关问题的学科称作“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也还无法达成一致,但无论是“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都容纳不下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整体性的“国家安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难想像,在历史文化、道德标准、价值体系,外交理念、国家安全概念仍具有巨大异质性的世界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网络化、国家间交往复合化并高度发展的世纪交际之时,国际文化安全关系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4.
将"风险与安全困境"视为大国发展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是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尤其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逻辑与基本论题.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缘由,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将阶段性的面临发展崛起的某种"安全困境"环境状态.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着手,对中国发展与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阶段性特征及...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认为,传统安全观过于强调军事安全和国家安全,忽视女性在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女性主义强调多元的、反映女性特质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同样重要;环境安全与女性息息相关;安全应以人为中心.女性主义安全观无意取代主流国际安全观的地位,而是要在国际关系中加进女性视角,使之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美国把大国战略竞争视为当前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把军事力量作为推进美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工具,这将会导致大国之间"安全困境"的升级,从而对当前国际安全体系的平衡与稳定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成为威胁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稳定的"负资产"。  相似文献   

7.
寻求国家经济安全,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和国际竞争方式改变的需要。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有着显著差异,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的安全困境。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将处于国际竞争力弱、容易受到外来威胁的状态之中。对外开放新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发展、开放、合作、防范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通过运用并建设国际规则、实施“走出去”战略、综合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加强金融监管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举措,全力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汪浩生  夏连英 《前沿》2004,(3):192-195
“9·1 1事件”后 ,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 ,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关系体系正呈现出新特点。国际战略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层次结构。这些将对当前及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理念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国际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适应国际关系体系的这种转变 ,与时俱进 ,为完成我国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服务。一、当前国际关系体系的新特点当前国际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 ,传统安全问题有可能转化为非传统安全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郭艳 《理论月刊》2008,(9):100-102
21世纪初期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根据国际实力对比及他国对中国的认知,对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正确定位。结论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继续执行以韬光养晦为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努力缓解东亚的安全困境,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优师计划”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均衡配给而启动的一项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该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主导下欠发达地区从“教师供给”到“优秀教师供给”的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与国家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契合。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生源数量质量不足、培养过程有待优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不联通等。为推动“优师计划”深入实施,需要充分挖掘政策优势,确保“优生”入口;重塑培养模式,创新“优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支持“优师”落地;探索打造“优生”“优育”“优师”的“三优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我国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