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何甜  陶丽萍 《理论月刊》2010,(9):134-136
土家歌舞源于神巫活动,形式多样,不见雕琢,尽显自然灵性淳厚之光彩。生动反映了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及其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具有其独特神秘的民族特色。开发丰富的鄂西土家民族歌舞文化资源,不仅要充分认识其对保护传承土家歌舞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推进鄂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投资、消费方式和结构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和适应当下民族歌舞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阎颖  田强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107-111
跳丧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丧葬舞蹈,至今仍流行于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其基本动作和表现的内容同古代巴族歌舞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古代巴族歌舞的继承和发展;其表现出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寓意,成为别具一格的民族标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跳丧舞发生裂变,形成官方与民间的文化分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恩施州民族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大力兴办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恩施州经济生活中的大事。科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应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歌山舞海     
兰坪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热情奔放,他们不仅在高山深谷中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融汇到歌舞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至今。兰坪的民族歌舞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土家族作为鄂西少数民族中最庞大的一支,因地域的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自身民族的鲜明性和特色性。傩戏是鄂西土家族文化的有力表现形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逐步建立,其为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傩戏的旅游开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肖旭明 《政策》2010,(7):50-52
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州委、州政府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马尚云 《政策》2011,(3):24-25
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长阳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长阳人"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的发祥地,是湖北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世纪行》2011,(8):14-14
我省宝玉石资源的优势明显我省宝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鄂西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重要抓手,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9,(3):27-28
随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重要的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去年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建设鄂西圈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奋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王新祝  马尚云 《政策》2008,(11):53-5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土家族集居区,也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巴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李妍辉  刘敏 《求索》2011,(10):152-154
近年来鄂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鄂西经济新的增长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提出具有双重目的,既要促进鄂西经济的发展,又要进行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立法对旅游活动的调控是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徐新桥  温健  马金钟 《政策》2012,(1):41-44
生态文化旅游是鄂西圈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的产业。当前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比较分散、粗放,整合不够,一体化开发相对滞后,资源开发支撑圈域发展作用不明显,因此亟需加快转变圈内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施聚合、集约式开发,这既是推动鄂西圈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鄂西圈支撑中部崛起支点建设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每天晚上,大型水上实景歌舞《梦里茶乡》都会在凌云县水源洞口进行演出。这台晚会是凌云县以水源洞自然风光为背景的实景歌舞表演,晚会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为素材,以地方民俗茶文化为亮点,将凌云壮、汉、瑶各民族生产、生活、劳动、风俗、娱乐等原生态民族风情浓缩于一体,体现凌云“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的浓郁人文风情。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和谐景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天池景区为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游客们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和谐力量,感受新疆民族文化,升华爱国热情,提振信心,激发建设美好新疆天池之情。近期,天池景区管委会启动了2010年百场民族歌舞公演活动,通过民族歌舞公演主题文化活动,让游客们在感受天池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西域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文天池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吕虹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57-160
创造贵州多元化民族文化生态圈,充分利用贵州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和多样性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文化,发展繁荣贵州民族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9,(11):13-13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60项,其中鄂西圈36项,占60%,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70项,其中鄂西圈94项,占55%,  相似文献   

18.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阳县政府以"五落钟离山"为中心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修建了大量与廪君神话相关的人文景观,全面开发包括历史、考古、自然、民俗、民间歌舞表演等内容的民族文化资源,制定了优惠政策恢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引导和刺激下,"五落钟离山"村民的民族认同意识产生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渐进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阿佤山秘境神韵,也养育了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积淀了厚重底蕴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民族文化生机盎然,佤族歌舞绽开了更加绚丽的新花.在临沧,一群不甘寂寞的佤族热血青年,创办了桑嘎艺术学校,组建了桑嘎艺术团,他们在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中艰难奋起,让沉睡在大山中的民族歌舞飞出云南,飘向四海,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