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续 《文明大观》2003,(10):42-43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相对中心城市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显得薄弱。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当前,农村进入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城市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地区,是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干预比较强烈、破坏比较严承的区域。一般而言,城市具有低自然环境资源储备、高耗能、高物耗、高环境污染的特点,相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城市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城市建设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加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我们的城市美丽起来吴小勤城市整体景观是由城市景观环境总体所表现,景观环境是城市相对稳定的构成要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具有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形态特征.比如自然的山脉、河道、树木,人工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小品和道路、桥梁等城市设施。对于景...  相似文献   

4.
饶世权 《中国发展》2007,7(3):19-22
郊区被纳入到城市区域经济圈中,但郊区生态环境比城市和偏远的农村更加恶化,原因就是郊区的法律性质是农村,而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实质上存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因此,要保护和建设郊区生态环境,长期而言,必须消灭城市与农村利益的相互封闭、对立,从而消除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的二元结构。当前则应当以城市区域经济圈作为城市的边界,在城市区域经济圈实现市区与郊区法律性质和适用法律一致。还要加强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公共物品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海大学陈宪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它是指居民和企业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显著特性。公共物品是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就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便...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协同创造与城市设计高冰松汪浩中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城市设计是人类对其生存的城市体型环境良好愿望的追求,是为了创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肩负着城市设计任务的建筑师、规划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不断地在探索设计城市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城市空间环境,并不是笼统而言的室外环确,而是特指都市、城镇、乡村等人类聚居区域内部及附近周边范围内的环境。如城市广场、道路、桥梁、公共建筑四周及入口、厂矿企业属区大门和内部道路及空地、居住区空地、城市不同时期开发区域的衔接地段,城市...  相似文献   

8.
多元绿化——当今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看,人类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硬质的建构已被软质的更高层次、更富有人情味和个性化、更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建构所取代,这是城市环境建构发展的必然趋向。城市的园林绿化,正是这种软质建构的最主要的内容,它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日益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困境   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诸多矛盾面前,园林绿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已愈来愈引起城市建设者们的注意。园林绿化,小而言之,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大而言之,城市环境净化,非此莫属。   然而,城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许多城市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环境的文化色彩,它们与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整合,构成相对稳定并持续演进的完整色系,折射出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深沉的文化精神。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个性,越来越多的历史名城遭受永难修复的破坏之时,文化色彩将有助于我们坚信,拥有自己的生活模式是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的前提。一 文化色彩成因作为一种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文化色彩实质是各种相关要素互动的结果。对于历史名城的整体环境而言,众多因素的综合集成,共同影响着文化色彩的生成。而正因为融合了历史、气候、人文、…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连志 《长白学刊》2009,(4):147-150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进入扣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必经步骤。进城农民在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等的变换之后,必须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这是进城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最后的和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志华 《中国减灾》2010,(8):18-19
在暴雨洪灾中,人口高度集中、传媒信息发达、地理位置突出的城市往往容易受到社会关注,但我们不应由此忽视同受天灾影响的农村地区。相对因经济实力雄厚而拥有一定抗灾资本的城市而言,抗灾能力较差的农村地区更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正>马鞍山市始建于1958年,是利用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而发展成为全国十大钢铁基地的"资源型"城市。经过50年的建设,已成为一座经济相对丰足、环境相对优美的中等工业城市(2006年一、二、三产业占全市GDP的4.4%、64.2%、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与南京是两个非常相似的城市,主要差别在于两地区位环境不同。新世纪以来,南京实现了对武汉的全面超越,这有区位环境的原因,也有主观努力的因素。进一步而言,在基本相同的区位环境下,由于主观方面的欠缺,南京相对于长三角周边兄弟城市,也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由此可以断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武汉发展相对滞后,主观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思想解放不够;抓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不足;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上计划经济烙印较重;经济结构不太合理;外延式、粗放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城市文化传统中缺乏创业创新精神成分等。  相似文献   

14.
建设以生态健全、环境优美为目标的“花园城市”,是当今世界现代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城市建设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而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故其不但应该具有交通性,而且应该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它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也是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活动和观赏城市景观的重要场所。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主要强调的是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而忽略了城市道路的观赏性和服务性。现在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还必须引入“以人为…  相似文献   

15.
邹宏仪 《群众》2011,(8):59-61
对许多城市的领导而言,棚户区的改造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改造得以实现,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快速提升;但是,改造绕不过拆迁这道坎,拆迁工作不到位,常常会引发社会矛盾,导致突发事件,以至于一些领导人面对棚户区,将欲行而趔趄。徐州市是一个例外。在过去的两年内,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城市环境的优劣密不可分。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为创造优秀的城市环境所作的宏观设计与控制,建设在单体设计中为提高人的生活需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优秀的城市环境往往更多体现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这些城市公共空间小到道边坐椅、宅前绿化、街心广场,大至古迹景点、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公园等,成为城市建设中人文景观、休息娱乐的聚焦点。而城市广场因其功能多样使用频率高为市民所喜爱,成为城市建设的闪亮点。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集会、休闲、文化娱乐等…  相似文献   

17.
居住环境是“住宅内部环境———住宅近旁环境———住区环境———城市环境”体系中的基本环节。居住环境的构成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技术体系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居住环境美化工作,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契合,同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城市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一个城市的优美环境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功能,而且会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城市的增值。界内人士认为,城市环境投资,不能仅视为“表面光”工程,其实质是“增值城市”的战略性投资,是一种高增值的投资。这是因为:其一,城建和绿化工程,特别是道路交通、住宅建设、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城市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城市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城市商业交易活动的品位和档次,直接导致地产。房产等的升值,拉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邓恩 《观察与思考》2010,(11):38-39
车尾文化应该是有自己独特内涵的,它所表现的应当是通过幽默的方式,使车主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在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境,开朗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20.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应建立对国家权力的严格控制制度,只有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才是法治的政府.现代社会中评价法治状况的主要指标是人权价值的确认与维护程度.建设城市法治环境的综合性决定其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多界面、多角度特点.实现这一测评的关键和难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城市法治环境的指标体系,确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