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司法规律作为人类司法实践活动的规律,凝聚了人的需要和价值目标。"我者"之所以接近司法规律,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价值需要。这种价值需要驱使"我者"去主动地认识规律、能动地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去利用规律,让司法规律的作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司法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到司法规律的支配。司法价值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司法规律在起作用,司法价值的实现即司法规律的实现。司法规律和司法价值作为司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都无外乎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他们生成于实践之中,存在于实践之中,作用于实践之中,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统合。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文明     
法治文明包含司法文明。司法文明表现为司法的方式文明、结构文明、信赖文明、独立文明和价值文明。司法文明不仅是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司法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司法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司法政策,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具体的、积极的司法策略和措施。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司法政策调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司法政策是实现司法目标的基本途径。司法政策调整是实现司法目标的基本途径。无论提供司法服务还是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都离不开司法政策的调整。就司法机关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调整司法政策来实现。法律在制定时已经确立一定的价值目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原来设定的价值目标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而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司法机关在…  相似文献   

4.
黎慈 《桂海论丛》2011,27(5):103-107
以河南、陕西法院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法院为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创新司法审判模式,吸纳公民参与司法,接连引发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阵阵争议。司法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有效保障,理所当然应当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的主导方向。但司法职业化固有的一些弊端阻碍司法改革进程也不容忽视,公民对司法审判的有序参与则正好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因此,改进公民参与模式,实现公民参与与司法职业化的辩证统一,应当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模式创新乃至整个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司法监督机制呢?我们认为对此问题首先应当从分析我国司法不公的原因入手。(一)我国当前司法的困境和问题当前我国加强现有司法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源于对司法的不信任,亦即司法丧失权威性所致。司法丧失权威性一方面是由于法律至上的法治社会尚未形成,司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司法实践和司法监督模式不能保证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社会公众对司法的现状不满意。因此越是强化现有监督,越会导致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不能满足,司法也会越来越不公正,人们又会越需要对司法进行类似监督。如此,司…  相似文献   

7.
正规范司法行为,是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和廉洁司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内容。司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到有效实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王保国 《前沿》2006,(12):163-165
程序公正是国家普遍依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注重程序公正,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司法权威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价值取向,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若干有损司法权威的程序异化现象,坚持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权威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开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同时,这一宪法原则在其他法律和司法政策中得到了具体化,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正义必须得到实现,而且必须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所言即为对司法公开的要求。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人民法院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采取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网络民意、网络审判、网络法治成为现代化背景下影响司法场域输出司法正义的重要因素。能动回应网络时代对司法公信的质疑,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体制内外的共同任务。案情公开、证据公开、判决理由公开、允许网络法治存在、为司法松绑是司法秩序摆脱"寻租性"监督,实现司法秩序独立,回归司法原点,提高司法公信能动回应网络问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蔡军 《求索》2008,(7):141-143
刑事司法正义应当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但是现行刑事司法却在实现实质正义上存在阙如。“恢复性司法”是作为在刑事司法领域推行的一项新理念,既能弥补现行司法在实质正义上的缺陷,同时也能和形式正义相契合。基于现行刑事司法的不足和恢复性司法在实现司法正义上的优越性,我国需借鉴恢复性司法思想,重构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刑事司法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13.
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演进与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求索》2010,(11):158-160
司法能动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它是伴随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一种司法哲学。司法能动主义是指一种允许法院在不遵循先例的情况下,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发现立法的违宪行为,以司法判决的方式来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司法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司法能动主义就饱受争议,即便如此,在这种司法哲学观指导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权的运用,保障了社会公民之权利,维护了市民社会之正义,促进了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对司法能动主义的运用,必须自觉保持司法克制,防止司法能动主义滥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这样才能实现司法能动主义保障社会正义之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司法统计口径与方法改革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法院司法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审判信息数据尚未完全实现同步录入,数据挖掘方法有限,案件信息反哺审判工作较差,尚未形成统一的司法数据平台。借鉴美国司法统计局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建立一支高素质司法统计队伍,实现司法统一规范化,夯实基础数据准确性,搭建统一的司法统计数据平台,提高数据的分析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要实现发展,实现司法规范化目标,必须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司法观”,从司法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努力解决司法不规范问题,谋求司法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司法公信力。要实现“五个协调”:一、办案与服务的协调。审判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被动性,即不告不理,这是审判机关与行政机关在权力运行上的重要区别,也是司法制度与机制设计的逻辑起点。但司法还有一个宏观职能,即通过一定时期的司法政策为导向,通过审判维护国家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领导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实…  相似文献   

16.
WTO的司法审查与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要实现入世承诺,必须建立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司法审查机制。本文提出了通过重构经济审判机制实现建立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司法审查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上海法院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世博、司法公开公正、深化司法为民、队伍清正廉洁等重点工作,坚持能动司法,不断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汤维建 《人民论坛》2014,(10):20-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此后,中央又推出多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对作为其中重头戏的司法改革作出部署。本轮司法改革涉及六大主题,包含了诸多的具体层面,但其中的司法去行政化、健全司法管理制度、强化司法个体独立、完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等重点问题尤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必然是层出不穷。在所有的解决机制中,司法救济是最终的救济,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前提,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保障,精英化的司法人员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程序”而“正义”——论程序对司法公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方面,司法作为保障公民权利的最终防线,肩负实现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而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是司法的生命线和灵魂。由于司法具有中立性、程序性和被动性,正当的程序对实现司法正义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程序则无公正。但中国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导致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程序缺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当前的司法改革中,重新审视程序对司法公正的价值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