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构建和谐的中国农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就是“类单位制”的建立与解体过程,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秩序正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重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主理念和民主意识,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亮 《桂海论丛》2020,(1):64-70
在实践中,传统村落往往陷入保护和发展很难达到平衡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传统村落相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村落优势产业发展的不充分的矛盾造成的。传统村落具有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与村落保护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空间共生、属性和目标一致等特点。由于传统村落的特殊性,产业发展应遵循克制性、可持续性原则,构建村庄共同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协调好村落村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确立村民作为村落开发的主体地位,整合人才、物流、资金等资源,在政府的监督与政策支持下,形成利益主体共赢、产业发展互动、产城联动等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村落政治权力中心的错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很难走上制度设计的理想轨道。本文通过一个村庄的典型案例,说明村务公开的推行促使村落政治权力中心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取代了党支部政治权力的中心地位,还原了村民自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5.
田林 《前沿》2012,(2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的独特价值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深入研究村落体育文化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村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任何有关农村的建设都以村落为起点,也以村落为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地域的村落分别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上,并且,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村庄在面对城市化冲击时,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城市化背景下乡土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就表现为村落变迁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基于城市化实践方式与村落性质双重标准,以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类型建构的方法,通过区域比较,将乡土社会变迁过程具体化为区域类型下的村落变迁过程,既发挥了社区微观研究优势,也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是一条极具操作性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当今时代,村落文化承裁着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新文明、新文化生成的双重重任.对于打工潮背景下出现的"民工村",农民工是村落与现代性接触的一座桥梁,是影响和改变村落文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所带来的现代性与农村传统村落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汇,催生出新的村落文化,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从传统村落走出来的农民工,面对现代性的同时更摆脱不了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他们在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同时扮演着文化寻根者和文化担当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8.
作为水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内容的原生态传统体育舞蹈仍在水族村落中顽强地保留着,在数百年历史的演进中产生变异,在困境中艰难传承。在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文化整体保护是重要的传承策略,村落民众参与是传承的根本所在,村落集体活动是主要的传承场所,村落经济基础是传承的重要保证,民族文化产业化是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詹贤武 《新东方》2005,(11):27-31
村落所具有的物质化的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的文化空间,能够承载村民生活的各种情境,展现其风土民俗和村民认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海南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海南村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而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影响程度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海南村落作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着显著的文化地域特征,而这种文化地域特征往往决定了聚落的规模、宅屋的形式和结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海南传统村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态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现代化视野下的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封闭状态,使传统村落在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时,不仅日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相应地走上了城乡文化融合之路,从而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成现代村落文化传统。湖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互动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乡村与城市等文化关系需要恰当建构,特别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推进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建设事实上应成为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二元对立论”或“传统阻碍论”几乎已成为许多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共识。但是 ,在浙江南部的一些宗族村落 ,村落家族文化经受了现代化的洗礼 ,在不断变革中顽强地生存着 ,并与现代化在差异中契合 ,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范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村落,由于传统民族文化记忆的延续,承担民族文化传承责任的传统民族精英对村落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掌握村庄正式权力资源的制度精英也以其法定地位实施对村庄的制度化治理。以广西一个白裤瑶村落为例,考察传统民族精英与制度精英如何在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中发挥契合性村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异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通过远足他乡的方式获得与“本文化”不同的知识与体验。这种取向不仅是专业训练的路径,也是人类学的认识论基础。对南景村的回访,重新思考了人类学村落研究的传统,以农民和村落的终结为逻辑起点,分析解读追踪调查的真义。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把村庄和对村庄的想像连在一起,构成了“虚”、“实”相间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遭遇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江河流域"传统村落回访考察发现,调研范围之内的传统村落中,约3天就有1个消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有迫于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有源自思想认识方面的,有政策法律方面缺位的,有政绩思维、经济利益驱动的。这使得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村落,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形成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至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及实用价值。但传统村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随着城镇化进程,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村落仍旧逐渐衰落甚至毁灭,其保护与利用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传统村落现状,将场景化应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四国岛上的小村庄上胜町可以说是四国岛最小的村落,居民只有2200余人,但这个群山环绕的偏僻村落不仅游人如织,还吸引了大量的考察团前来参观。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村庄的一个美名——“零垃圾”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剖析村落性别规范的内容、运行逻辑。性别规范有3个层次的内容:(1)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2)两性分工的内外之别,(3)双重标准的性别规范。通过对村落性别规范运行逻辑的分析,发现村落文化变迁的趋势:村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逐渐弱化之后,原有道德规范失去继承,村落社会评价机制发生改变,同时舆论惩罚失去效力,性别规范在村落文化变迁之时也在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