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兰海 《人民论坛》2012,(36):86-87
各个民族在企业内和谐共处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接纳少数民族,并且构建民族融合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不同的维度构建多民族融合的企业文化,营造基本和有利的接触制度情境,也要特别关注接触者个体的经历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新企业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有关人性的假设是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理论的认识基础。"以人为本"是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在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建设、功能发挥和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坚持责任-盈利一致性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和重建企业评价体系是建设以社会责任为基点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有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习近平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尝试。国有文化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需要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中央和浙江省委建立国有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明确要求,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大学成立"国有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课题组,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和通行做法;实地调研了浙江省内多家国有文化企业;总结出了浙江省国有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原则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公益导向、管理发展、队伍建设五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细化二级指标;并提出了开展国有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评估的探索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源地,在许多成功的美国企业中,无一例外地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管理授权、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等,与中国企业文化特点有相当差异。构建先进的中国企业文化应学习美国企业文化的优点,强调依法管理,明确权力责任,塑造团队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李莉 《前沿》2012,(22):131-133
频发的企业信任危机问题,使人们的健康、生命乃至人类的生存都被—次又一次的无情践踏.这让我们看到,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在当代似乎已被全盘接受,而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被抛之脑后.人们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企业责任:企业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等,企业出现了“无所谓”文化.本文结合当前存在的企业信任危机问题,探讨“无所谓”文化的表现、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倡导重建信任,建设一种远离“无所谓”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从诚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最早把它作为管理方法的自觉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日本的企业家把日本传统的“忠”与“和”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形成“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 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提出,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应把企业看成是讲信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价值观或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判断标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要保证和巨大动力。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创新能力,重视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战略与文化建设之间高度相关。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其现有的文化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而企业文化建设又必须为企业战略服务,二者的适配性越好,契合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和特征,探讨了构建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任志侬 《前进》2005,(2):52-52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  相似文献   

10.
<正>从企业的价值出发来认识山东众多的企业在自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应该说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展李春苗  相似文献   

11.
刘君 《青年论坛》2011,(4):133-135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出版单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尊重出版规律,顺应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打造精品图书,形成特色出版,是出版人和出版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文化产业化时代,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不仅是出版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12.
双重价值取向:文化产业运行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6,22(6):91-94
文化产业是以市场机制为载体运行的文化,它的有效运行是产业的一般特征与文化自身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市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文价值取向的互动。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的创新,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是市场价值规律。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与核心价值,民族个性和文化安全是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社会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描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动因和路径进行梳理,分析文化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考察了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经验,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后,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15.
吴明生 《桂海论丛》2013,(4):96-101
打造"双百亿"出版传媒集团是当下各省(自治区、市)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打造广西"双百亿"出版传媒集团的可行性、优势和困难,提出政府应统筹规划积极支持打造广西"双百亿"出版传媒集团;接通出版发行产业链;将集团上市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规划之中;以重大项目的培育与实施,支撑和推动大型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北京建立广西出版中心;打造一支过硬出版传媒队伍;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在制度创新中要处理好融人国际文化产业格局的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与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在观念创新中要处理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技术创新中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核心的关系,在资本创新中要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与中小型文化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创新上要处理好授权产业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伦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创作在充分认识到制度瓶颈、市场瓶颈的同时,更有必要看到突破文化瓶颈的重要性。本文以湘西匪患题材影视剧为个案,探讨文化瓶颈在少数民族影视剧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03,19(1):92-94
广西具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要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必须在充分认识广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惠林 《思想战线》2004,30(3):89-91
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重建我国文化外贸的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改革我国的文化贸易体制。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丁汀 《中国发展》2014,(4):19-25
该文以国内外女性高管研究文献为基础,以中国教育文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2011至2013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教育文化行业中女性高管在高管团队中所占比例、年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教育文化行业,女性高管的特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尤其是女性高管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两类之前被忽视的因素,更显示出其重要意义。本研究丰富了现有的高管团队理论体系,并且为教育文化行业的成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