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朝前期,北宋中叶以来的白银货币化持续推进。大定年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的社会身份从商品变成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金廷赋予白银征纳赋税的法偿地位,认可银钱兑换关系,形成了官方法定的银钱兑换价。金朝中期交钞贬值,银两全面成为官方法定货币,独立行使货币职能,铜钱的货币职能则日益式微,银钱两种金属货币的地位形成均势。大安、贞祐以后,银两逐步代替铜钱成为钞本,开始决定交钞价值,成为基准定价货币;铜钱则由停铸、限藏、限用到废而不用,全面逃离市场。金末的银钱钞关系中,钱退银进,货币白银化取得重大进展。银两逐步成为交钞之本,并借助交钞等分价值、投入流通。蒙元时期以银为本、禁银行钞的“银钞相权”货币流通格局,在金朝末年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2.
明中后期,随着"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取代了宝钞的主币地位,完成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而民间广泛用银和政府赋役征银无疑是促进白银货币化的两大推手,前者是基础,后者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白银成为主导货币后,与铜钱一起形成了"银钱兼行"的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3.
宋金元时期中国传统市场体系快速发展,激烈变动,不断整合调适,既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又保持着很强的连续性。在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宋金元三朝变革、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流通格局继"钱帛兼行"之后,先后历经"钱楮并用"、白银货币化,在金元之际废钱不用,白银全面成为楮币之本,中国北方市场上率先确立了"银钞相权"的货币流通格局。元朝统一南方后,南北市场整合发展,以白银为基准定价货币,发行和流通单一纸币,银钞"相权"而行的货币流通格局全面覆盖了传统中国市场。元朝"银钞相权"反过来促进了传统市场的整合与发展,继续推动着货币流通格局向"银钱并用"的方向演进。11~14世纪的传统中国市场—货币关系,也体现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货币以铜币为主,铜币在铸造和流通方面有看与昔朝不同的特点:年亏钱名目繁多,各帝几乎母次改元都要铸造新的年号钱;铸大小不同的钱;钱文书体多样化,最显著的是出现了御书体;出现了质量极为低劣的夹锡铜钱.这些特点都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探讨宋代铜币的发展特点,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万琼 《传承》2008,(14):82-83
宋代的货币以铜币为主,铜币在铸造和流通方面有着与昔朝不同的特点:年号钱名目繁多,各帝几乎每次改元都要铸造新的年号钱;铸大小不同的钱;钱文书体多样化,最显著的是出现了御书体;出现了质量极为低劣的夹锡铜钱。这些特点都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探讨宋代铜币的发展特点,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货币均衡就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与社会对货币的供给基本一致。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概念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谓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供求及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大致趋向的变化状态,也就是说,货币均衡的含义是指货币供求之间存在的基本一致的趋势。 在纸币流通时期,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或者说,纸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量相差太大,要使纸币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的货币符号,必须打上权力的烙印,强制流通。随着中央银行的诞生与国家垄断的形成,货币发行也就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特权而存在。这时,作为国家的代表——中央银行来说,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货币供求平衡,即:应发行多少货币才是均衡的货币供应量?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发行过少,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发展对货币的需要,会出现“货币饥荒”,使生产萎缩,商品供应不足;如果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客观的货币需求量,则会出现物价上涨、币值下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发行权被中央银行垄断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的增减必须由中央银行来进行调节。 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主管货币发行、创造信用的中央银行,又是具体经办存、放、汇等具体业务的商业银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7.
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联系.在这个白银时代,蒙古帝国降低了商业壁垒,使白银在商路上流通,实现了欧亚大陆范围的货币的一体化,这是它与始于16世纪70年代的第二个白银时代的差别.第二个白银时代,开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体制,一些国家通过信用关系加强了国内市场的上下层级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多种货币并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胡梦飞 《青年论坛》2013,(5):141-146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设立的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慈善机构的运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经费不足等弊端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发展的轨迹来看,武汉经历了外缘区率先开发期、市中心区双城机制和地区中心确立期,到宋代开始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武汉成为湖广大区域行政、军事、经济中心期。从宋元到明清,武汉取得了跨省的大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唐代后期和宋代时,武汉已开始成为区域中心。但到元代时,这  相似文献   

10.
学界并不熟知明代前期白银的流通状况,实际上可将其归纳为一种因政策阻隔的"双轨"流通状态:在制度层面的"公领域",政府在极力维持并重申"禁银"政策的同时,在宝钞兑换、赋役课税等诸多领域单向折收白银,赏赐、采办等也不乏行用白银。在民间社会的"私领域",白银在不少经济发达之地,首先呈现为一种基准计价手段,其后随着宝钞的急速贬值、实物型经济体制的推进等,又与黄金、布帛、米麦等构成了多种通货并存的混杂流通状态,屡禁难止。综合言之,明代前期白银的"双轨"性流通虽显得广泛,但内涵却极为有限:在"公领域",它仅是实物劳役型财政体制下诸多折色物中的一种,与布帛、丝绢、米麦、黄金等实物区别不大;在私领域,它也仅是多元通货中的一种,属于并非先进的民间实物货币范畴。无论是对于财政体制还是民间经济而言,白银的流通状况折射出明前期浓厚的实物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民间慈善活动在宋代已初具规模,到明清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清代前期国家荒政占有主导地位,到中后期随着国家荒政的衰败和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的加强,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在先秦秦汉时期,民间已出现信用借贷和质(抵)押借贷。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伴随着寺院金融的发展,典当业逐步兴起,寺院借贷和民间借贷、官方借贷成为并行的几大借贷方式。及至明清,又有印局和账局等借贷金融机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唐以来,"富民"阶层的兴起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也成为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关键。这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黎民 《山西政报》2007,(13):44-44
王璐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9期撰文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市场经营不断壮大,晋商凭此势之利以及自身不畏艰险、勇于拓取的精神,崛起于明初“开中制”,鼎盛于清朝中叶.一跃成为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垄断对俄恰克网贸易达2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揭开了货币史上新的一页.本文简单介绍了交子的产生于衰落,交子的产生有着一定的进步,但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专制王朝时期,商品经济规律被漠视,纸币终究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6.
王文成 《思想战线》2001,27(2):121-124
北宋初期,失去货币资格的绢帛与白银一道,常常被用于与其它商品互换.但仁宗朝以后,专用白银而不用绢的记载增加.尤其是神宗朝以后,不仅银绢同用减少,而且不少日常交易、支付事例中,出现了以银代绢的现象,甚至有的事例开始具有了以银买绢的意味.此时,商品市场上完成了从银绢并用到银绢分离的转变.这标志着,在当时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开始从包括绢帛在内的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向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的序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以来全球出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热潮。CBDC的研发和应用主要是应对全球私营数字货币的发行与交易日益活跃并对主权货币的货币资产市场形成重要影响,以及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主权法偿货币自身的优势。在CBDC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其运作风险和安全问题,包括金融稳定性风险、技术层面风险、国家风险与国家利益冲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操作风险,以及战争、无电和天灾人祸等“不可抗逆”风险。这些都可能导致央行数字货币面临运行风险与问题。可以预计:短期内全球多数国家CBDC会与原实体货币并行运作,长期趋势是CBDC会取代实体货币的地位,但现金(纸币和硬币)仍会存在相当长时间;各国CBDC的国内封闭运行会比国际运行更安全和容易;未来CBDC将在全球国际结算中广泛应用,并挑战SWIFT和CHIPS两大全球结算系统的国际结算地位;在全球CBDC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人民币的全民推广应用、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支付宝和微信国内国际支付的拓展,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南戏的发展及其在戏曲体制演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的南戏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形式,在以北曲演唱的元杂剧向明清传奇发展的过程中,以南曲演唱的南戏起到了一种过渡作用,其艺术体制和剧本规格被明清传奇继承、发展与固定,为我国后世戏曲艺术体系和剧本文学体式的形成和确定,全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20.
杨志玲 《思想战线》2008,34(2):81-86
明清时期,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茶叶种类的增加、荼业生产及制造工艺的进步、交通的局部改善等,云南茶叶经济的发展跨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云南茶叶无论是产量、制造技术还是贸易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尽管政府行政行为的干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云南茶业经济的发展,使得明清时期云南茶业经济在繁荣中蕴涵着一定的危机,但总的来说.明清时期云南茶业经济仍然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