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虽然是在人类社会早巳存在的现象,但真正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之一,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概括地说,反贫困理论就是探讨贫困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贫困途径的理论。它主要包括:贫困的原因、标准、类型、结构、特征、消除贫困的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等等。贫困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有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今,扶贫对象不只是农村了,城市也同样存在着贫困。面对目前我国城市数千万贫困人员,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刘颖 《人民论坛》2013,(12):108-110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贫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及其严峻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剖析了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意义,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新特点,进而从制度上找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反贫策略.  相似文献   

4.
贫困标准在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演进过程,找出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视角对贫困标准展开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玉谷  王定全 《创造》2001,(4):23-25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种媒体大都先后报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了,一时间似乎困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已完全在神州大地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全国人民都已经过上幸福美满富足的生活了。然而如果我们不讳疾忌医,坦诚地面对客观现实,我们不能不痛苦地承认,贫困问题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僻远农村仍然大量存在,不仅有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而且相对发达地区也存在着贫困问题。本文试图对相对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一粗浅的透视。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3):92-92
王三秀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8期撰文为,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运作管理问题,直接制约着反贫困绩效的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应当创新,而真正确立贫困农民反贫困的主体性地位则是创新之根本。贫困农民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贫困治理的观念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脱贫的现实困难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正呈现向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的趋势。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依然存在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等现实贫困问题,且该地区脱贫面临诸如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素质低下和制度贫困突出等基本现实困难,而要解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贫困问题,可以从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完善制度建设和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经30多年改革开放和持久的扶贫攻坚,我国农村贫困已由绝对的生存贫困向相对的发展性贫困转变,以单一收入指标为主的衡量标准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国的多维贫困现状。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我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在构建多维贫困及原因识别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对甘肃省一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资料,对该村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识别,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该村仍然存在着收入上的贫困,但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回归结果表明农户务工收入比重、教育、健康、信贷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解释多维贫困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村多维贫困现状的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结构视野下的贫困理论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源在于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宏观因素.反贫困只有着眼于社会政策、社会体制、宏观环境、市场条件的调整才能取得持续性的成效.以社会结构视野下的贫困理论为指导,我国政府的农村扶贫指导思想经历了从个体主义范式为主导向社会结构范式为主导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措施的作用下,农村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比如扶贫资源的瞄准偏差、法制化程度低、协调性差等,必须通过相应的针对性策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反贫困问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是减贫、缓贫、消贫的措施与对策,反贫困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贫困问题的出现。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是我国农牧区反贫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反贫困理论和观念创新的客观要求,生态移民反贫困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与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