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诱因、诉求及伦理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柱 《岭南学刊》2014,(1):105-109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选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3.
涉警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的分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性根源;社会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的利益之争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性根源;基层组织管理控制的弱化是使警民关系复杂化、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根源;刑事犯罪高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不力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性根源。  相似文献   

4.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观性、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5.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一、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干群矛盾紧张,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就业形势严峻,是其深层次社会原因。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按照初期处置、中期处置、后期处置三个阶段对其调控,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7.
叶国兵 《公安教育》2008,(4):27-28,29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和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聚集在一起,采取非法的、极端的形式或手段向具体的国家管理者主张合法权益或表示不满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它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显现的“非一致”与“非和谐”的结果,在客观上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比普通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严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笔者在此仅对如何用和谐理念认识和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特征的事件的统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各种利益格局重新分配调整,各种思潮和观念交错影响,我国社会已步入群体性事件多发阶段,其背后是社会问题的日趋突出和社会矛盾的综合集结。大众传媒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通道、守望社会的窗口、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力量,其在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使着重要职能。媒体作用发挥得当,会对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处理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消解作用,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的功用主要体现为:信息公开的窗口,客观报道的媒介;利益表达的通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群众监督的利器,引导舆论的关键;社会和谐的柱石,公民社会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10.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属于社会泄愤事件,有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民怨长期积累后的一种爆发,更揭示了当前某些地区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存在的弊端。预防和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要坚持把握原则,依法妥善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一些社会矛盾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的一年间,各地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国内外造成很大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问题,2008年1月30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和指导这一事关改革开放大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话语体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和性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变迁带来的利益失衡、政府——大众直接面对面的单一社会结构、大型话语体系的缺乏,决定了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性、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长远看是低效的,实现社会变迁制度化、发展社会中层组织、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应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长远之道.  相似文献   

13.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15.
当前群体性事件激增的诱因分析及化解机制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建辉 《岭南学刊》2009,(6):116-119
当前群体性事件激增的诱因集中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弱势群体经济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民情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不通、干群关系紧张、处置方法失当等方面。因此,应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构建对权力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及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健全调节财富分配的社会机制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问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初动状态,把事件的危害性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9,25(1):100-103
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偶然的触发性、参与者无直接利益诉求性、成员无组织性及群聚群散性的特征.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引爆,并非源于偶然的事件,而是经济社会在非协调发展中长期积累下,遭遇偶然事件而必然发生的结果.要有效治理无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一是必须保障公民在利益博弈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谈判权、表达权、知情权:二是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三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应对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化表现,具有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预防出发把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社会价值意义远胜于处置的效果。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针对政府及政府部门,因此从平衡社会心态、缓和公众关系、协调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社会管理,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调整行政运行机制,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都感到处置“群体性事件“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探讨。群体性事件多属人民内部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政治生活的宽松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在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以“群体性事件“形式出现的情况也呈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原因所涉及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人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诸如拖欠职工工资、农民负担过重、农民利益受损、征地拆迁安置等问题。处置这些问  相似文献   

20.
黄丹 《人民论坛》2012,(17):34-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并形成多种利益群体,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新形势下,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树立法律视野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