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基于某种利益需求和权利主张,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向有关方面传递诉求的网络民意表达形态和社会传播现象。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集结起来,共同表达利益诉求。因此,政府要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重视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支撑下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体制性迟钝是一种"利益性迟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应对过程中表现出"体制性迟钝"的现象.笔者以为,"利益性迟钝"是体制性迟钝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所谓利益性迟钝,是指由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一些党政官员,在热衷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过于漠视民众的利益,不把民众的利益当作根本利益,因而在面对因民众的利益和要求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常常是对下无动于衷,对上谎报、隐瞒;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常常是采取简单化的压制方式,从而导致了群体性事件升级.  相似文献   

3.
无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特殊规律,一般经历起因小——基层反应迟钝——事态升级扩大——基层无法控制——惊动上级——迅速处置——事态平息这样的过程。和一般群体性事件相比,此类事件具有聚集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破坏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G省N市"6.13"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过程、扩散机理和处理来看,如果在事件处理中研判不足、方法不当,很容易由一起简单的事件迅速演变升级成大规模的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对这种短期内迅速聚集的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应当注重把握其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果断处理和事后快速恢复,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化解,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陆亚娜 《前沿》2011,(23):188-191
我国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使官民矛盾升级所致。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治本之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紧密结合、协调互动。非政府组织是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弥补政府失灵、架构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等方面有特殊作用,是协助政府源头阻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尽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衡所致,如何将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规范的体制性渠道进行表达和维护,就成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话语体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和性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变迁带来的利益失衡、政府——大众直接面对面的单一社会结构、大型话语体系的缺乏,决定了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性、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长远看是低效的,实现社会变迁制度化、发展社会中层组织、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应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长远之道.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利益结构逐渐分化,代表社会各阶层的组织化利益诉求渐趋活跃。在这种形势下,经济组织(集团)却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盟,使其拥有了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其他社会组织(集团)的利益诉求难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难以具有社会整体性的合法性基础和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而这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诱导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遏止利益联盟现象,规范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活动。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体制转轨导致部分工人利益受损;二是在以市场模式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人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中,工会和政府分别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然法学派主要权利理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汉年  章群 《思想战线》2005,31(6):37-44
社会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学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本质是现实主义法学。权利理论来源于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其基本理论主张表现为对过去法律权利制度的批判,重视“实际的法”而排斥“书本的法”。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塞尔兹尼克和卢曼的权利理论进行解读,明确法律的任务或作用并不是创造利益,而只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利益或权利,从而使法律成为调整和控制社会经济的有力工具,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秩序的条理化。  相似文献   

12.
儿童网络色情信息犯罪侵害的法益是"直接层法益"与"间接层法益"双重法益。"直接层法益"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权利与以"免受性剥削和性虐待"为核心的被动性的性权利,"直接层法益"为个人法益;"间接层法益"为性道德等社会法益。而成年人网络色情信息犯罪侵害的主要是基于"性的隐秘性"善良性风尚和性道德的社会法益。法益具有立法检视功能和区分功能,客观上需要将儿童网络色情犯罪与成年人网络色情犯罪分离,进而设置独立的刑事规范,并对儿童网络色情信息范围、犯罪行为类型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重新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社会的和谐与否,执法部门是否正确执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句至理名言"权利失去监督必将产生腐败",如果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督的话,就难免会产生错案,就难免会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再如果权利受到侵害后得不到有效救济的话,就很容易引发上访事件,社会就不会稳定,更谈不上和谐。但我国目前的法律状况很难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建议立法机关尽快立法,以实现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权是指进行公益诉讼的权力。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进行纠正和制裁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诉讼是否应当提起,以及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着合法权益需要保护的事实.而"有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却对诉讼作出了进一步的限制,明显偏离了诉讼制度确立的本意,使人民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不利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因此,诉讼中的"有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应当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社会的和谐与否,执法部门是否正确执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句至理名言"权利失去监督必将产生腐败",如果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督的话,就难免会产生错案,就难免会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再如果权利受到侵害后得不到有效救济的话,就很容易引发上访事件,社会就不会稳定,更谈不上和谐.但我国目前的法律状况很难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建议立法机关尽快立法,以实现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业主撤销权作为民主决策机制的补充可以有效防止"多数人暴政"的发生,但是业主撤销权不能随意行使。保护少数业主的利益应当以合理性为标准,即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与业主所受利益是否明显不平衡。当业主的处分权遭到破坏,或者业主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时,少数业主有权行使撤销权。  相似文献   

19.
利益多元决定了体现利益评价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以权利作为保护和实现利益的惟一手段存在很大的弊端。民事利益体系中的很多利益不能通过权利的手段得到保护。利益的保护层次应该是多元的,法益也是保护利益的手段,对于其研究存在必要。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17,(2)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s a clear civil right enshrined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religious community in China has created conditions and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ligious community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social affairs. The five major religions in China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