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网络逻辑重构了现实社会运行逻辑,从而导致了社会权力在不同人群中发生转移.社会权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青年化社会的出现.青年化社会生成引起了政治运行逻辑开始发生变化,面对这一新变化,作为直接以青年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首先必须予以回应,从而为政党在新的社会形态下构建有机化政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个稳定和有效运作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金融动荡、危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治困境是导致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结构中的权力和金融制度的运行规则是政治困境产生的根源,国际金融中的权力突出表现为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这两种权力又塑造了金融制度的运行规则。因此,在对国际金融困境的治理中如何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改革制度的运行规则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3.
杨雪慧 《今日中国论坛》2012,(10):148-149,151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固然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推向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力图从主体困境、客体困境以及参与的方式困境三个方面做出具体的分析,以期有助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化、理性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4.
巩建华  郭万敏 《前沿》2010,(15):4-9
现代政治是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政治,因此,政治权力的运行必须置于民主监督和法制规约之下。在当下,我国政治权力结构比较合理,但在政治民主与政治法治视角来看,我国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政治权力主体存在许多异化的政治行为。因此,对政治权力运行进行规训是必然的,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法治的实现在于创设一套完善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我国需要对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进行法治的启蒙教育,加大政治法治化的建设力度,完善权力配置机制、强化监督机制、落实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哈利维的三项命题分析官僚体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寻求官僚体系权力扩张之原因 ,探讨官僚体系政治权力的偏差 ,并评估官僚体系突破现时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崔子修 《前沿》2010,(13):20-25
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空间中的具体政治问题,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在具体的受到网络知识权力结构宰制的生活情景展现中体现出的生活政治,如网络民主、网络空间中的权力、网络性别政治(尤其是女性政治)等。  相似文献   

7.
1978—1992年改革开创期,针对党的权力运行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之前反腐败经验教训反思总结的前提下,立足于新阶段新情况,着力就反腐败工作进行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而这在党的权力运行政治体系构建各层级(诸如政党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关系等)上获得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桥法 《求索》2012,(11):194-195
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主要反映在参与途径、参与文化、参与环境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分层分类明确网站定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提高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网站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注重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和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不断更新网民网络参政的理念,促进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加大网民网络教育力度,提高网民的信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攻坚阶段,公共权力掌控着大量稀缺资源,权力主导的负面效应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深层的阻碍与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市场体系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秩序的混乱与市场法治环境建设的滞后。面对权力经济的困境,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应明确,转轨国家公共权力的直接经济组织作用随市场化的推进将呈现递减趋势;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而在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的过程中,还必须切实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0.
冯宏良 《理论月刊》2012,(7):121-124
社会政治稳定具有一种动态的内在逻辑,它可以从权力、利益、自由三个逻辑支点出发进行解读,从而形成社会政治稳定完整的逻辑结构。公共权力是政治运行的核心要素,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政治运行的稳定状态,利益是政治关系形成的逻辑起点,是推动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因,自由是衡量政治运行秩序的基本价值尺度。社会政治稳定的逻辑结构体现为三个基本的逻辑向度: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生长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规定性;利益冲突的生成与消解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自由与秩序的互动共存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于昆 《青年论坛》2010,(1):18-21
网络以其独特的存在和运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模式,带来了青年政治社会化时空的转换、方式的变迁、途径的更新以及目标的重塑。网络视域下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转换,奠定了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但同时也使得青年陷入政治角色难以定位的困顿之中,给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政治秩序是实现政治发展的有力支撑。民主政治发展背景下所要求的现代型政治秩序体现在形成更加合理的权力结构、确立民主型政治权威、推进政治有效发展等三个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以下路径采构建现代型政治秩序: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3,(2):92-93
金毅在《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理念困境表现为民主参与理念与追求利益之争的冲突,参与能力困境表现为实现网络权利与现实数字鸿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虎 《人权》2006,(6):18-20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为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0,(11):32-33
张杰2010年10月14日在《大众日报》上载文《认识民主的两个维度》认为,如果我们把民主政治看作一种政治制度形式,那么,认识民主政治的前提是要提供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而任何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配置方式和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因此,认识民主,也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政治权力的配置问题:二是政治权力的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而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必须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作为其合法性基础.但是,政治参与并非一定能带来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统一,不仅有赖于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也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可以规范权力运行,整合公众意志,减缓参与冲击,实现社会公正,这些都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实现社会稳定,又必须用法治原则塑造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涉足权力和利益,网络政治便应运而生,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态。互联网的冲击不仅涉及特殊政治敏感议题,还涉及诸如官僚群体的廉洁程度、执法水平、诚信等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传统的执政方式在网络时代受多方位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使网络政治为实体政治服务,实现网络时代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创新是新时期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操纵性主要通过信息轰炸和信息伪造两种方式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操纵性缘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及资本、权力、敌对势力的操控。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操纵性极易引发网民的非理性参与,导致社会的隐性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理解世界政治的关键,但它却是社会科学中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准确认识和把握权力内在构成及其变化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军事力量一直被视为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和象征。但今天,权力的概念及内涵逐渐扩大,经济力量和软权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新的权力增长源。这一权力变革进程尚未结束,未来国际政治权力将呈现微观化发展趋势,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