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徐魁峰 《前沿》2011,(14):145-148
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基础,主流引领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多元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最佳状态,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主流引领与多元文化共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以文化共生推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为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和强化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信任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民族融合,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农国忠 《传承》2008,(2):54-55
在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绝不能强调一个样、一刀切、一言堂、一个腔调的做法,要在以和谐文化为主导的基础上吸取各民族文化精髓,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为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要加强文化立法,为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绝不能强调一个样、一刀切、一言堂、一个腔调的做法,要在以和谐文化为主导的基础上吸取各民族文化精髓,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为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要加强文化立法,为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更需要大力发展和繁荣多元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共存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身价值诉求,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堂高 《传承》2008,(2):56-58
民族地区文化的不和谐,表现在纵向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和谐,横向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和谐和动态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和谐。要通过强化和谐理念来引领文化建设,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夯实文化基础,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弘扬和突出民族文化个性,从不同方面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文化基因。当前,在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必须辩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继承与创新、和谐文化与其他文化、形与神、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文化的不和谐,表现在纵向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和谐,横向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和谐和动态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和谐.要通过强化和谐理念来引领文化建设,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夯实文化基础,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弘扬和突出民族文化个性,从不同方面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对武陵民族地区其中的一块区域——湖北省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分析。恩施州目前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但是当地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出现了一定错位,当地民众对生态文化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及其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学术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三是要加快知识转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执行力。四是培育生态村民,建设和谐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问题首先在于启迪人的文化自觉,而人的文化自觉,既是由人的本质特性所决定,又是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根本的问题在于深刻把握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全面理解事物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键的问题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不断创新,要敢于和善于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的有益营养。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素。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然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民族地区的文化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缓解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凸显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剑玲 《人民论坛》2012,(36):198-199
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蕴。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海洋文化对不断激发人们活力与创造力,提升西部地区文化软实力,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人文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与构建性别和谐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性别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讨论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问题,是国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性别文化主体——人的文化自省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性别和谐的文化观念。所以,构建以两性平等与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和谐的性别关系,得益于完善的“文化机制”,即完善的性别制度文化、自律的传媒导向文化、和谐的两性行为文化、性另0平等的器物文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在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现代文化。和谐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下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过去,联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云南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睦共处、善良淳朴、积极向上,这正是和谐文化的经典样本。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地区和谐文化这一优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生 《政策》2006,(11):43-4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文化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  相似文献   

18.
冯忠明 《群众》2007,(10):61-62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能推动人民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的“软实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海关一直在强调文化建设,并提出了以海关文化建设推进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和谐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文化自觉的本质反映。文化自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只有通过加强文化自觉,积极建设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