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潘稔 《当代广西》2010,(15):54-54
壮族古代文化遗产中,布洛陀神话是一个具有创世史诗价值的珍宝,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历史上为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作出重大贡献的最早祖先。据专家考证,布洛陀神话在广西红水河、右江、左江、邕江流域广为流传,各地壮族民众都把布洛陀当做始祖神、创世神和宗教神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2.
敢壮山位于田阳县城东10多公里处,是壮族布洛陀文化遗址,壮族文化的发祥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族同胞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祭奠朝拜壮族始祖布洛陀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谢多勇 《桂海论丛》2005,(Z1):91-92
一、关于布洛陀 1.布洛陀与壮族社会. 布洛陀[pu5lo4to2]一词壮语含义的主流解释是:"布"即祖公,"洛"即通晓,"陀"即全部,字面意思是"无所不知的祖公".实际情况是布洛陀在壮族社会中至少承担着三个重要角色:壮民族的创世始祖、壮族麽教崇奉的男性智慧祖神、壮族神话传说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原理方法,结合壮族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出发,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进行整体观照,充分挖掘与阐释《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敬畏自然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具体内涵,即充满灵性充满生命的自然和自然是值得尊敬的灵性世界.  相似文献   

5.
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代瑜 《桂海论丛》2006,22(6):17-20
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6.
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创造了壮民族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笔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主要有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布洛陀民间叙事山歌,布洛陀故事传说,布洛陀古乐、古舞、歌圩等,这些布洛陀文化遗产在田阳县尤为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传说中的布洛陀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到三月初九,各地群众络绎不绝地自发汇聚田阳敢壮山,祭拜布洛陀。  相似文献   

7.
姜影 《新东方》2006,(10):53-55
海南——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的海洋省,是黎族集居最多的地方。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黎族通过辛勤的劳作,创造出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为海南的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笔者从音乐文化生存、发展、保护的角度入手,就海南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发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为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和强化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信任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民族融合,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荀利波 《前沿》2011,(24):162-16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结构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来说,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凝聚着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意识的传统习俗文化,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提供重要资源,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基础,能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们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并为各民族文化的现实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在资源,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各个方面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7,23(6):77-80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其中,“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和外在形象。乡风是否文明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乡风文明”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之中。因此,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生 《桂海论丛》2008,24(1):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合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普遍和谐意识、和而不同的理念。普遍和谐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徐建 《青年论坛》2010,(6):7-10
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生态系统中内含的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力的支撑。主导文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精英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大众文化拓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的本质及属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系统整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形塑生成于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过程中系统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在动态平衡中以实现系统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实践目标在于通过系统整合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宗教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教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宗教文化中的爱国爱教传统、合理的伦理道德因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与和谐社会相契合的。为此,必须努力发掘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