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2.
增强忧患意识,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迫切要求。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党的作风的忧患主要表现在以"四风"为焦点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问题。居安思危,持久深入改进作风,要以"底线思维"看问题,以密切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三严三实"要求为准绳,以"抓常、抓细、抓长"为抓手。  相似文献   

3.
责任与快乐     
正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深重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始终对参政议政不敢掉以轻心,甚至有些沉重。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为什么感觉沉重、忧患,是因为参政党成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既能完成使命,又能够发现、创造并让更多人感染快乐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样没有结论,只有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说忧患     
"要有忧患意识",这个对执政者的警示,用一个流行的句式来说,就是"非常及时的,非常必要的"。官员忧患换来百姓悠然,官员诚惶诚恐换来百姓轻松潇洒,这是社会安定和谐的至高境界。 很可惜,当代中国,还有的官员没忧患、不忧患。他们忧患政权垮台么?不!  相似文献   

5.
增强忧患意识,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迫切要求。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党的作风的忧患主要表现在以"四风"为焦点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问题。居安思危,持久深入改进作风,要以"底线思维"看问题,以密切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三严三实"要求为准绳,以"抓常、抓细、抓长"为抓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总结治党治国经验教训,形成了意义非凡的新时代忧患意识。其内容以忧党意识、忧国意识、忧民意识为主体,以心存忧患与责任担当的辩证统一为根本特征。其特质在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一思想意识,既是中国共产党在"盛世"之下作出的"危言",也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7.
鲁烟 《现代领导》2001,(8):33-33
“忧患”生于盛世,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清醒。江泽民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骄不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圣琼  杨志城 《前沿》2014,(3):18-20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以来就有的一种自觉追求与执政情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存在的忧患,尽心竭力地为党分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9.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忧患是一种居安思危、深谋远虑、察觉隐患的预警性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凡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是在忧患之中励精图治以求勃兴的。而一旦失去了忧患意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如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纷争的政治局面后,曾经繁荣昌盛一时,但因隋炀帝恃其富,不虞后患,骄奢淫逸,徭役无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经济学的"忧郁"敲响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警钟,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反思,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一生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的疾苦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忧患意识。他的忧患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我们要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忧患而勤勉,常持警惕而砥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对过往无数历史经验教训的凝练总结,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处理好各种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怀忧民、忧党、忧国之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4.
要有点忧患意识李学乾推想起来,也许有了人类,忧患便与之俱生。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最早最完备的可能就是战国时代的孟轲。他一反常人追求富贵与享乐之念,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鲜明观点,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充分论述了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卡夫卡同为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其创作都体现了他们深广的忧患意识。从忧患产生的背景、忧患的对象、特征以及情感色彩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小说中忧患意识的异同,能更准确地解读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也有助于我们从宏观层面来认识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在小说观念中的凸现。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注重加强对党员的亲民情怀和忧患意识的教育,奉行党员"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精英治国路线,加强对党员腐败行为的惩治和监督,充分调动最高决策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这些有关队伍纯洁的实践经验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经验;忧患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时代特征。增强和保持党的忧患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树立忧患意识狠抓反腐倡廉王文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更需要我们党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真正树立起忧患意识,把反对腐败的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是历史和现实对我们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各种危险和严峻考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形象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强调忧患往住逼人奋起,获得新生和进步;而安乐则易于使人陶醉和消沉,酿成灾难。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强调忧患意识,则会使人抬不起头来,看不到希望。反思我们这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有不少失误。在宣传和教育方面,缺乏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