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J省持续进行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探索,包括加强对高校思政课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支撑学科建设水平等。回顾这一历史进程,J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包括紧扣中央精神、注重推陈出新、依循因地制宜、坚持系统施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必须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把握“变”与“不变”关系中提高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善用系统分析思维迎接挑战、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依托思政课价值塑造的关键作用,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借助思政课实践转化的重要指向,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既应当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各门思政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知识串成系统连贯的“珍珠链”,又应当守正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形成理论滋养、价值铸魂、行动自觉互促共进的“动力链”,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的教学对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注重全面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上海高校全面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目前,上海高校已经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500门综合素质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同心圆,思政教育的“上海体系”日渐成熟成型。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但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却仍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其中,没有好的实践模式作为抓手是影响实践教学落地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单一、课程安排困难、风险难控和组织实施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直接面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使命,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增强制度自信与创新自觉,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以守正创新增强高校思政课制度的生机活力,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完善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需要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努力,共同推进,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改的深化,"大思政"教育观应运而生,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然状态的描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高职校若能在大思政背景下,从道、学、术上充分挖掘专任思政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在关键主体中的排头兵作用,可以助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积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履行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打造"硬核"思政课,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打造"硬核"思政课,应锤炼思政队伍,让教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有知"也"有味";探索"课程思政",让思政课有深度、有广度;推动技术创新,让思政课更具时代感、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历经百年,成绩斐然。领导干部进高校讲思政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贯彻和有效推进党和国家对领导干部进高校讲思政课的相关要求,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制度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的领导干部进高校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体系。机制重在落实,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力:培育并加强领导干部进高校讲思政课常态化意识;注重并实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推进并保障相关制度与常态化机制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为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完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索复合式的教学方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基础,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态度、师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改善理论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互动;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注意因材施教;消除不良影响,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主要因为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需要针对这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应当针对教学对象特点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用理论掌握学生,创新教学方式,开创第二课堂,说理透彻,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紧扣社会热点,贴近学生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思政课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注重启发教育,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问题,对我省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坚持校内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入为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而针对性设计的锥形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精品课程(一种精神、两种专长、三种方法、四种素质的培养)和拓展训练课程为两个辅助载体,同时充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的地位,打造三体一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因而确保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稳定持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将思想和艺术相结合,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待于拓展,而把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则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实践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体验为王"主导的社会消费模式成为时代潮流。遵照体验经济的主导逻辑,有必要从教学内容的精炼、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主体尊重、成长价值和自我创造上的积极体验,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改善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公安院校的专业条件,以培养公安大学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把握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环节,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于各种实践教学之中,创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公安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对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理论与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方法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实践,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进行探讨,这在十八大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吸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融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然而,实践中,"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应当进行"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以实现通过"基础课"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