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视农村新"读书无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读书无用论”思潮正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重新抬头。笔者从形成原因、产生危害、对策思考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2.
日前,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占应参加高考人数的5%,而这些考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此,各种议论蜂起,有认为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有的认为“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就业无奈现实所迫”等等。万人弃考现象,有多种原因,最终还是得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视角去研判。  相似文献   

3.
改革10年我们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失误.从广义上讲,教育的失误既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知识分子待遇问题、教育经费问题、学校战略决策的问题等),也包括思想教育的失误(人生精神支柱教育问题、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问题、爱国主义的教育问题、艰苦奋斗的教育问题).教育失误在教育路线上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再一次泛起"读书无用论"的思潮.简单地用狭义上的教育失误(学校教育的失误)来责难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现象,是有失公允的."读书无用论"的再度"走红",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与狭义上的教育失误有关,更与广义上的教育失误有关;"读书无用"的浊流本质上是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 新的“读书无用论”为什么会泛起? 知识,使人区别于动物、区别于自己的蒙昧时代。知识的作用已经被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实践所证实,它为人们创造着愈来愈丰富的生活,因而理应受到重视。但是,在现阶段,新的“读书无用论”却在中国大地上滋生、蔓延、童工、童商;中、小学生严重流失;大学生、研究生厌学、退学……这些现象说明:知识在贬值。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威县贺营中学目前在校生共400多人,其中初一学生200人,初三学生只有50人。该校负责人说,该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24名,三年总辍学率近90%。而家长们的想法是:“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的认识溢于言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与“文革”时期的“读书无用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由于农民的愚昧落后而造成的。恰恰相反,农民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渴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相对…  相似文献   

6.
杨梅 《青年论坛》2011,27(1):100-1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热议。就业问题在困扰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各地高校学生纷纷出现“赶考热”现象,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思想重新抬头,由于就业难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危机,等等。对于这些由就业难问题而引发的相关问题,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有黄河之水泛滥成灾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难,而在当今却有一种比洪水更加凶猛的灾难。它就是“读书无用论”。记得在十年浩劫中读书无用论曾大显过威风。那时侯,到处都在  相似文献   

8.
苏富强 《求索》2007,(2):132-13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股“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其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告别革命,远离政治,疏离主题.淡化意识形态”。这股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其中既有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也有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这股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予以分析和批判。这里我们重点从国际因素的角度,提取和“淡化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来加以分析和批判。通过着重梳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来龙去脉,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根本对立。 1 宣称两种制度将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是“趋同论”的要旨之所在。 西方学者将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说成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划分,“趋同论”企图论证两种制度在一切领域出现“趋同”的不可避免性:在经济领域,“趋同论”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本  相似文献   

10.
杨金海 《传承》2012,(1):80-81
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民主制度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赞誉。由此,关于“西化”与“中化”的问题再次成为当前的两股重要思潮。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中体西用”论,有“西体中用”论,有“综合创新”论,最近有“中国模式”论,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之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比例论”到“控制力论”——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认识的新飞跃向世聪一、“比例论”与“控制力论”的提出及其内容“比例论”是我国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之初提出的理论,它是为了保证我国国有经济的公有性质,对国家拥有、个人拥有资产进行数量限制的理论。它包括...  相似文献   

12.
彭涛 《求索》2022,(2):191-196
单位制转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房改房交易纠纷。在一些三线企业职工住房改革中,有不少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私下交易,卖方将福利变现,买方超前或超额分享到福利。当住房彻底商品化产生溢价并发生纠纷时,虽然卖方在法律上占优势,却通常并不彻底推翻此前的私下交易。住房作为单位福利的性质,三线建设“战友”般的同事关系,以及叠加了拟制亲属关系的“类乡土性”社会结构,生成了折中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吴殿朝 《理论月刊》2010,(2):180-182
在校大学生齐大伟因实施招生诈骗犯罪行为而被判刑入狱,在对他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社会腱”视角,剖析了该案中隐含的大学生非法经商、“读书无用”和大学生不健全的自我控制系统等问题与大学生犯罪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一“社会腱”的断裂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读书无用论"是公众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其折射出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难题。全社会应当共同发力,破解"读书无用论"的悖论。只有持续增进社会教育公平、营造公众学习的社会文化氛围,并且从自身需要出发,不断实现知识的积累,人们才能更好地"读书"。  相似文献   

15.
我在1999年4月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题为《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以下简称《一论》,载《当代思潮》总第57期)的演讲和今年2月初应邀在长春举行的“东北新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所作的题为《再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以下简称《再论》,载《当代思潮》总第68期)的发言中,曾先后就什么是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过一些说明。现在,再从物质生产的萎缩和由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及股市交易的恶性发展这两个方面.对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主义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揭穿其实质,对于我们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音》2007,(1)
石家庄市政协: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正在悄然蔓延。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上学费用高,考上大学供不起,东借西凑省吃俭用供养毕业,却找不到工作,上与不上没啥两样”。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学本科4年的费用在5万元左右,已超过一个普通农民10多年的纯收入。另外,中小学一年的费用也在几百上千元不等,如是择校生费用更高。高中教育费用高得也让农民难以接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分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对高昂教育费用的一种无奈反抗。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离不开科技,而这…  相似文献   

18.
杨淑珍  王艳华 《湖湘论坛》2006,19(5):44-45,51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是发达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西方大国推行国家霸权主义的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双重标准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人性论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论有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论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此世纪交替之际,对教育救国思潮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无疑会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发展教育救国论是近现代中国先驱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对社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其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的兴起。鸦片战争是中西文化的一次激烈交锋,它揭开了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序幕。面对列强的侵凌和船坚炮利的威胁,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  相似文献   

20.
曾斯平 《求索》2013,(12):210-212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学说中.存在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冲突与争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社会本位论认为应当优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两种“本位论”的对立一方面体现了知识产权私权性与知识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实际中必须将二者放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