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曦 《今日海南》2014,(4):35-35
正追求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养生旅游成为时代的新潮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深度挖掘和开发海南养生旅游文化,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并运用到旅游规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养生旅游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强。养生旅游以恢复健康、增海南养生旅游文化开发与推广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旅游、医疗、体育、林业与农业等行业纷纷聚焦于以养生与运动、康复与休闲为主题的健康旅游,其开发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与社会实践的火热场面相比,健康旅游理论研究相对冷清,学术界与行业对健康旅游本质的认知也莫衷一是。因此,对于健康旅游特征的研究很有必要,厘清其本质才能为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国内外学界对健康旅游的研究,及健康旅游规划与设计实践中的总结看,生态性、复合性、康复性、文化性、技术性与高收益性等六大特性,无疑是健康旅游的特征,它们包括了健康旅游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3.
田里  杨懿 《思想战线》2013,39(1):89-93
旅游后现象是旅游业衰退乃至消亡后对旅游目的地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是旅游影响在旅游衰退期乃至消亡期的特殊表现形式。旅游后现象理论是关于旅游业进入后旅游阶段的主要理论,其理论体系内容包括了旅游后现象概念解析、旅游后现象识别、旅游后现象成因、旅游后现象评估、旅游后现象预警和旅游后现象管控六个方面。旅游后现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对于完善旅游理论体系、创新传统旅游理论、引导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耀珍 《人民论坛》2010,(8):152-153
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借由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环境的影响,获得其生理与心理上的体验。依据期望理论,好的旅游体验会增强游客的旅游期望值,从而增强游客的旅游动机;如果旅游体验不好的话则相反。只有通过旅游体验对旅游动机影响的实证分析,才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蚂蜂窝、驴妈妈、携程网、百度旅游、同程旅游五大旅游网站上有关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100篇游记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赴台大陆游客对台湾旅游的感知和评价。研究发现大陆游客对台湾的旅游环境以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感知总体比较满意。对照台湾旅游市场的成功与不足,可以为大陆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16,(5):I0002-I0003
近年来,保亭县坚持"雨林温泉谧境,国际养生家园"的发展目标,抢抓"大三亚"一体化旅游经济圈机遇,不断适应新环境、新形势、新常态,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15年,保亭共接待游客4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3.23%;实现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2万人,同比增长20%。完善旅游规划,引领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世敏 《当代广西》2010,(24):61-6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之道”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如何养生,见仁见智,而养生方式,林林总总,其中尤以山地养生旅游为人们所推崇。山地养生旅游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其核心概念是让人们在自然景色秀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地通过参与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环境,是山地旅游与专项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的日益繁荣给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导致诸如文化的"真实性"缺失、"舞台化"与"商业化"等问题。在海南三亚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研究案例中,借助舞台理论分析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的舞台化表征及其建构中的权力互动,即可加深对"旅游域"的认识。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域"具有典型的多元舞台化特征。"旅游域"的多元舞台化建构过程中,景区开发者、景区讲解员、居民、游客等多种力量进行互动。"旅游域"中的"旅游民族"经历了由被动展示到主动展演的身份建构过程,实现了多元舞台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智慧旅游应用中的信息生态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守兴 《求索》2013,(11):38-40
智慧旅游应用的核心是为游客提供以互动体验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因此加强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慧旅游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主体、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大要素构成,是集权威性、便民性、公益性等功能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协同性五大特征。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应以游客为中心,从构建信息标准化体系、打造信息服务平台、重视制度环境优化方面着手,实现旅游信息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媒介因素即旅游体验载体是影响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媒介因素,并设计了包括旅游活动体验载体、旅游环境体验载体和旅游服务体验载体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3.
《淮海论坛》2014,(3):33-34
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和文化体验,如今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它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是一种具有极大参与性的旅游活动。生态农业旅游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因其内容多样、形式活泼而受到人们喜爱。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正逐渐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建设生态农业园,开展生态农业旅游在新沂市农村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4.
汪芳  田彬华 《前沿》2010,(14):170-17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陕西凤县在原有矿产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下,主动转型,试图开展以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县开展了羌族化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凤县而言,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动选择,是一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而对于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言,涉及羌族原生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推广。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真实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凤县发展羌族文化旅游中的最大障碍,而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旅游的成败。营造游客的"体验真实"就成为凤县羌族文化旅游的重点所在。而羌族原生文化在促进凤县旅游的同时,也由于文化的备受重视和强势传播,进而获得在现代社会强势文化冲击下生存发展的全新动力。期待凤县的主动转型和羌文化传承保护二者能成为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双赢耦合效应典范。  相似文献   

15.
纪文哲 《人民论坛》2012,(2):145-147
国内旅游人类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创新性不足。但近年来,众多学者运用西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国内的旅游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在旅游人类学的本土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与现代西方旅游人类学结合起来,重塑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哲学根基,是旅游人类学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周晔 《新东方》2005,(1):57-60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要求,所以旅游资源表现出多种形态,既有自然界赋予的和历史遗存的具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也有各种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没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康养旅游概括来讲即为健康旅游、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人类学的"单向度"研究取向,主要表现为研究地域和范围选择、游客流向以及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预设,这就导致了其只注重研究了旅游人类学中"目的地、游客、旅游中介系统、客源地""四大块"任务之中的"目的地、游客"。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影响与被影响并非仅仅是"单向度"的。目前,旅游人类学既有研究取向已不足以涵括全球旅游新格局,尤其是中国旅游大发展及其系列新课题。应在改变"单向度"研究取向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人类学。  相似文献   

19.
免费开放使博物馆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根据对湖北省博物馆到访者的调查发现,免费开放背景下游客的感知价值由质量价值、服务价值、休闲体验价值、场所价值及成本价值五个价值维度共同构成。游客在质量价值、休闲体验价值上感知较高,而对服务价值、场所价值的感知较低,对成本价值的评价最低,这表明免费开放背景下博物馆游客总体感知价值较高。同时,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的博物馆游客在感知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窗口"的基础功能,通过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来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博物馆应注重角色的转换并重视大学生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注重旅游系统工程中的文化内蕴,而民俗材料又成为这种文化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本着正确开发旅游资源的宗旨,联系某些地方在运用民俗材料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民俗材料的甄别、选择、布局,以及民俗背景情况的展示等方面,论述了旅游工程建设中运用民俗材料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