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应该发挥的作用之一.是不断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我国缺少财力,不宜模仿西欧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但在我国建设“低福利模式”、“中福利模式”的小康型福利国家,则完全是有必要也有条件与可能的。近几年,中外都有人谈论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如果要说有危机的话,也不是国家承担了公民福利的职能.不是这些国家完善的社套保障体系、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与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选举政治导致的过高负担。  相似文献   

2.
丁海江 《求索》2013,(6):234-236
宪法是一国政治体制之基,规定着一个政治国家在社会中作为一个行动主体的存在方式和行动模式。宪法作为国家创立之依据.决定着整个国家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势格局。就创新我国社会管理而言,应如何在宪法框架下辅以相应的制度支持.整合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各社会管理领域内存在的诸多社会性问题,乃为一重大社会研究课题。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建设的权威源自于“党委领导”.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基本制度模式是“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秩序化的实现路径。为此,还需强化社会管理权的合理设定,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有序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3.
彭先兵 《湖湘论坛》2013,(6):101-107
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实现法治。我国虽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顽痰,其根治关键是进行法律机制建设,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真正使法律制度良性运转起来的是法律机制。法律机制的根本功能在于能有效地克服人治弊端和杜绝人治模式,但它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外部社会组织的作用。法律机制在一定意义是一种政治机会结构,借鉴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以“国家和社会”为联动轴,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开放的政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改变公民的原子化存在状态,是法治实现的必备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选举制度的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组织、选举程序、选举诉讼等。“宪政是运用宪法合理分配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宪政表现为以制定宪法为起点、建立民主政治为内容、厉行法治为原则、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1]  相似文献   

5.
韩国志 《人民论坛》2014,(4):214-216
对传统意义上的全能型国家的病诟已日益凸显,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公民社会,推动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政治公正的发展视角出发,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取向应立足于“强国家—强社会”的结构模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要造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对抗,而是要构建起双方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曹骏  李伟 《统一论坛》2012,(2):64-66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诸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一、台湾选举的分类 i.“中央公职”选举 这一层级的选举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央”民意代表即“立法委员”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相似文献   

7.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过程中,社会机制的相对混乱和弱化使黑社会性质犯罪有了生存的空间。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出现空缺时产生的,其滋生和发展与国家政治生活形式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存在绝对权力空缺,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社会出现政治弱化和社会控制乏力,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任何一个政府都利用法律这一专政工具对其进行打击和控制。我国打击和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法制体制亦不完善。政治腐败是黑社会性质犯罪依附的政治“毒瘤”,黑社会与腐败相结合,不仅纵容了黑社会的嚣张气焰,而且还可能造成政局不稳。后现代多元化特征的政治取向使政治体系呈现出混乱和无序,造成我们思想上的混乱。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作为一股容易被利用的潜在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被某些反动政治势力利用必将成为我国政权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当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他关于"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的思想,概括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课题的基本内容、模式和特征.3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时代的发展已经将社会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项更为艰巨和复杂的课题自然地引发出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法定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建设我国权力机关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搞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本文试就此…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8,(2):60-60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2007年12月13日《中国改革报》的报道中谈到,增量民主所要达到的是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取代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所有政治体制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动态稳定”。所有政治体制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周红 《人大研究》2000,(8):23-25
一、民主政治与社会稳定——与专制体制的比较分析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这一目标反映了现代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共同要求。而民主从其本质上看是一种提供法定机会可定期更换施政官员的政治制度 ,它还能够提供一种社会机制从而使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对担任政治职位者的选择来影响重大决策。民主政治可以及时、充分表达民意 ,可以让公民通过选举程序来更改执政者 ,以使政府政策有利于大多数民众的需要。民主政治还通过宪法规定允许结社、集会、游行等合法手段来宣泄不满 ,使社会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得到缓慢的释放。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中的国家"与妇联的政治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中的国家”理论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命题上提供了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行动策略的实证分析框架。运用该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妇联的政治资源在组织中具有要素性、工具性和阶段性等特征。这表明政治资源并不必然导致资源依赖症。因此,需要准确把握政治资源,在科学定位妇联的本质职能、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健全各项制度,提升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实现广泛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以民主、法制和人权为基本价值观的制度文明。其中民主与法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基础,只有真正实现了政治民主和依法治国,人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盲目照搬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因此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和途径。撇开民主理论中的政治歧义,其基本要件首先是参与,因为只有广泛的参与才能够保证民主意义的实现。在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中,随着“君权神授”理论观的寿终正寝,无论是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还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现代性的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实践所带来的影响,吉登斯提出了能动性政治观念以应对新的贫困与社会排斥问题,其操作思路主要体现于积极福利与社会投资型国家两个观念中。源于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认识,其能动性政治观念对“福利国家的现代化”持有一种过于乐观的估计,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但它对我们思考国家与公民社会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双重性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振光 《人大研究》2006,(11):10-12
长期以来,“议行合一”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机关的组织原则。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探讨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什么是“议行合一”,它是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否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分歧。对当前学术界关于“议行合一”组织原则的研究予以综述,有助于加深认识我们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明确人大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一“、议行合一”问题的由来“议行合一”一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大》2009,(22):1-1
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对政治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以,选举法的修改,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8.
刘鸿武 《时事报告》2012,(12):62-64
偌大的一个非州大陆,几十个国家,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响当当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和世界其他大洲的国家相比,非洲大部分国家独立的时间只有几十年,相对年轻。年轻人总是面临着许多烦恼,而非洲国家最大的烦恼就是:什么样的国家制度与政治体制才是可行的、有效的、能稳定存在的?是建立一种适应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内生型的、本土化政治体制,还是按照西方的政治理念,移植一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看来更具有所谓“道德合法性”的议会政体与选举制度?在过去数十年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中,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与解决,导致现实的非洲政治呈现出长期的动荡与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论是刘德厚教授研究社会的政治进程原理的一个重要论断。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类型,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则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政治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探讨了国家与社会从二元化到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社会政治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对指导当代中国建设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同“一党专制”具有鲜明的本质区别 1.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同“一党专制”在共和问题上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选举制、限任制、制衡制三个方面。在选举制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一开始就实行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制。虽然在直接选举的进程上有所不足,但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正在为完善选举制度开拓广阔的前景。与此相悖的是,任何一个实行“一党专制”的国家,不可能搞真正规范意义上的选举制。其中有的“一党专制”国家虽然也有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