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经德 《思想战线》2000,26(2):120-122
中国政府要实施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法的适用空间,建立实施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的广泛的国际法基础,以弥补中国政府对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难以驾驭其经济投资风险、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劣势,使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计划的实施国际化、法律化,以便从根本上根除毒源的泛滥,最有效地减少毒品非法流入中国境内.  相似文献   

2.
太赫兹光谱技术是近些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它自身所具有的高穿透性和指纹谱性,使得其能够对有包装材料下的毒品以及炸药进行检测。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原理以及特性,大多数爆炸物、毒品在THz波段有特征吸收,而且这种特征吸收具有指纹谱性,因此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特征峰以及吸收系数,进而鉴别毒品和炸药的种类,从而为毒品和炸药的检验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合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毒品犯罪案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件数量持续增长 1998年以来,随着我市由单纯的毒品过境地发展成为主要的毒品消费地,毒品过境和消费并存的变化,我市吸毒人员巨增,毒品需求量加大,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虽然2003年,毒品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这与"非典"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莉 《人民论坛》2010,(9):92-93
针对毒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应当转换思路,分别从毒品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毒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经济学特征和毒品问题的经济学原因,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毒品犯罪的控制思路,就能将毒品犯罪侦控的政策性建议建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当前毒品"合法化"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毒品"合法化"实质上是主张使非医疗和科研用途的毒品成为合法商品,通过合法经营和买卖,降低其暴利,减少禁毒成本,实现滥用毒品非罪化,从而试图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把禁毒的希望寄托在公众自我的约束和觉醒上.此观点主要流行、蔓延在美洲、欧洲等主要的毒品消费国以及部分经济主要依靠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国家和地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禁毒无效论和减少危害论.毒品"合法化"不仅是一个危险的论调,更是一种现实的威胁.我国禁毒决策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其现实危害性,切实采取措施,避免其对禁毒工作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6.
对毒品的商品经济学认识,这是我们对毒品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商品经济学的理论看,毒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定的市场属性,呈现一定的供求特征;在毒品地下市场,受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并决定着毒品的价格,继而形成了毒品市场的均衡。既然毒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那么在毒品地下市场中,通过运用商品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工具分析,可从毒品价格和数量变化判断毒品市场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毒品的危害在于其成瘾机制,使人无法摆脱,进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对我国定期公布的《禁毒报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呈波浪状上升,年登记吸毒人员首次出现大规模下降,而在这趋势背后则有着复杂的成因。未来毒品治理工作应当着重从完善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加强制毒物品管理、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出发,不仅要重视惩治毒品犯罪工作,还要重视毒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安非他明类毒品 ,如冰毒、摇头丸等是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滥用的一类精神药品 ,由于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消费市场大、利润高 ,其非法制造、走私、贩运、买卖及滥用越来越严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早有专家预言 ,该类毒品将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 ,成为 2 1世纪的主流毒品。而毒品违法犯罪现状已经说明了这一发展的势头。因此了解该类毒品的种类、特点 ,建立该类毒品的检测方法也成为法庭化学工作面临的一项工作。本文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几种常见的安非他明类毒品 ,如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MDA、MDM…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毒品犯罪特点 :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 ,并向多元化发展 ;毒品源于省外 ,以云南、广东、上海居多 ;零星贩毒案件居多 ,但大要案件造成的危害严重 ;毒贩中本地人占大多数 ,外省籍毒贩人数虽少但能量大 ;团伙犯罪突出 ,职业化毒品犯罪日趋明显 ;运输、藏匿毒品方法诡秘、交易方式多变。对其侦查策略的主要原则 :建立堵源截流、查缉毒品的网络 ,增强查缉毒品能力 ;立足于“破大案、抓毒贩、打团伙、追毒源” ,大力加强侦查破案工作 ;加强地区间协作 ,联手行动 ,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加强禁毒队伍建设 ,提高干警办案能力和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的毒品形势,应从以下几方面确立毒品预防的理念:一是针对当前毒品预防仍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机制等问题,应确立毒品预防为主理念,强调经费与配套机制的落实;二是因海洛因与冰毒的危害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危害分类预防理念,强调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因不同滥用群体其滥用原因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原因分类预防的理念,强调科学性、合理性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含487种常见毒品的AMDIS质谱目标库;分析了45种常见毒品标样、制毒原料及毒品稀释剂的保留时间、检测限;在这基础上运用去卷积报告软件(DRS)进行毒品自动筛选,方法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研究模式识别检索的四种识别技术,考察对同一批次毒品的同一认定的置信度,从而筛选最佳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的基本特点与禁毒战略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禁毒形势严峻,毒品犯罪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面临着从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向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国转变的现实可能性.在这个危险时期,有必要对我国的禁毒战略术进行深入反思和重构.紧紧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堵截毒源,萎缩毒品市场,摧毁毒品流通网络,创造禁绝毒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美国毒品外交是20世纪之初美国大国外交的内容之一.伴随着美国毒品外交政策的实施,以多边合作为特征的国际禁毒运动也应运而生.美国毒品外交除了具有理想主义外交的独特外延,更有着其强烈追求国家利益以及服从国家战略需要的内涵所在.对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予以考察,应是探析美国毒品外交乃至整个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5.
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界限在于持有毒品是动态还是静态这一客观行为表现作为标准,动态持有毒品的行为原则上应认定为运输毒品罪;与窝藏毒品罪的区分标准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能证实行为人持有毒品是为了帮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藏匿毒品时,应认定其为窝藏毒品罪;与贩卖毒品罪的界限在于代购毒品行为是否具有牟利目的,只要证实代购毒品者具有牟利目的,对其行为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  相似文献   

16.
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报工作在此类案件侦破中的重要地位,毒品案件侦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报,情报是侦破毒品案件的基础,并贯穿于毒品案件侦查进程的始终。毒品犯罪情报信息的涉及面极广,情报内容综合性强、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毒品案件情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毒品案件情报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加强公安边防部门毒品犯罪情报信息的采集、管理、交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约束力的减弱和纷杂文化的冲击使少数社区成员沉溺于毒品,尤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深刻转变的社会结构和疾变翻新的文化,使得个体在无所适从中选择毒品作为其短暂逃避的空间和瞬间享受的符号.同时,家庭的失衡,同辈群体的负面功能,也是少数社区成员走上越轨之路的原因."无毒社区"的创建需要从建立社区公共精神,改善社区文化环境,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强化社区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康良好家庭等方面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毒品,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灾难和百年耻辱的"恶魔",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了30多年以后,又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并严重危害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虽然北京市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并未因此减弱,其犯罪活动仍很猖獗,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司法实践如何面对毒品案件的挑战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警察技术》2008,(2):77-77
“毒品来源推断技术与毒品数据库”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首次建立了“综合判定毒品来源特征的分析技术与指标”,将GC法、GC/MS法、中子活化法、ICP—MS法、GC—C—IRMS法、HPLC法、FTIR法、CE法和DNA等色谱、质谱、光谱和遗传学多个领域的分析技术结合起来,为系统、多层次推断和判别毒品来源提供了方法体系和指标;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全国毒品特征信息数据库”、“全国毒品图片和外观特征数据库”和首个“全国毒品实物样本库”。  相似文献   

20.
谈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跨境毒品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地与港澳的交流曰益密切,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加,毒品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粤港澳三地法域的差异,建立起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的犯罪团伙和网络,进行跨境毒品犯罪。研究跨境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探讨跨境毒品犯罪的原因,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打击对策,从而有效地遏制跨境毒品犯罪的不断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