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精神没有寄托,三是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四是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夏支平 《前沿》2012,(7):169-171
本文通过对广西田东县M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受经济的贫穷落后、制度政策的变迁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瑶族村落的养老模式已经从"家庭+村集体+政府"三元模式转变为"家庭+政府"二元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家庭主导、政府扶助、村集体互济养老模式消失、自我照料的老人人数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八方传真     
西城区"家庭敬老室"悄然兴起西民一项为孤寡、独居老人建立"家庭敬老室"的新型敬老、养老方式,如今在北京市西城区悄然兴起,60位生活特困老人日前已成为受益者,他们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晚年生活得以无忧无虑。因人口日趋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增多,敬老、养老问题更为突出。经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纳粹的孤寡老人比例逐渐下降,而有子女但却不在一起生活的独居老人在逐渐增多。这些独居老人的子女或因工作忙、或因居住地远等原因,平时很难顾及和照料老人的生活,而年老体弱的独居老人在遇有难事或身体有病时又亟需身边…  相似文献   

5.
曾大伟  王晓玉 《前沿》2013,(6):158-160
元代家庭养老呈现呈现子、媳、女、侄、甥、婿、孙等共同承担重任的局面,在物质、精神等方面都给予老人精心照料,元政府对"孝"文化的大力倡导以及孝道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等大大推动了元代家庭养老的完备。  相似文献   

6.
安平桥 《政协天地》2013,(10):29-29
目前,数量不多的民办养老院由于较少得到政府的扶持,又多以赢利为目的,致使服务质量差,老年人大多还是依靠家庭养老,而子女既要工作又要养育后代照顾老人,负担沉重;许多高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生活,很是艰辛。经64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逐步迈入现代文明国家的行列,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在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斗的一代人进入人生晚  相似文献   

7.
张笑吟 《人民论坛》2010,(5):164-165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子女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办法,效果非常显著。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推进,计划生育又实施了多年,子女少老人多的情况开始出现,国家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要开发养老保险新产品,变子女为父母养老为父母为子女养老。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我国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住房的私有化,很多老年人通过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有了自己的房子。近年房价连续攀高,房产已成为老人可观的财产。稳中求进再谋发展,由于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子女因工作、结婚,离开父母的居多,老人独守老屋的不少。房屋闲置,给以房养老创造了空间。随着观念的更新,一些老年人开始利用现有房屋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于是"以房养老"在一些城市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0.8岁。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将不可抗拒地逐渐衰退,各种老年性疾病也随之而来。可是,如今当许多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需要他人帮助之时,他们能开开心心度晚年,不再生出"夕阳无恨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吗?谁为老人撑把伞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也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特别是生活照料方面,子女依然起着主导作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组曾对社区老人的生活现状、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失独现象是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失独家庭的不断增多,失独正成为一个亟待关切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失独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发达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值得借鉴,但关键还在适合国情的失独家庭养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杨景鳌 《小康》2004,(12):60-6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然而,中国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足以支 撑迅速庞大的老龄化社会。从儿女赡养到社会养老这一步跨得非常艰难。 反按揭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将成为解决老人赡养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让老人有固定的 收入保障,让子女轻松,让社会减轻了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14.
提及农村养老,不少人是这样想的:有儿子的老人由儿子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由村集体供养。好像农村不存在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在安徽省桐城市的双港镇(注:该镇以塑料包装著称)进行了调查,少数老人的生活状况令人震惊,正因为他们有儿子,所以他们的养老问题也最易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宋清龙 《世纪行》2014,(1):34-34
<正>当前,我省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由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年老多病,农村养老整体状况堪忧,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个人自我养老后劲不足、难以为继;二是空巢老人身心疲惫、处境艰难;三是五保供养标准有待提高;四是子女相互推诿不尽赡养义务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家庭日趋小型化导致养老能力不断萎缩;二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三是针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不足;四是孝文化及其支持体系衰退造成尊老敬老传统淡化。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其中,身边无子女的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有30万人,占4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0万人,占16%。全市城乡60%以上、中心城区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为此,吉安市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路子,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那些住不起老年公寓的困难老人和不愿意离家的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前沿》2014,(19):152-153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空巢家庭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迫切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他们养老问题也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关注。为空巢老人建立一套合适的养老模式,既可以满足他们在家养老的愿望,又能使他们享受社会提供的多元养老服务。本文结合居家养老的特点、优势及有待完善的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空巢老人特点的居家养老模式,以期为解决当今社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养老孝道是我国代际关系的传统指南,可现实中儿子养老的弱化令人产生孝道衰落的隐忧。基于子女的视角,对660名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男女的调查显示,中青年人普遍对传统养老孝道高度认同,但儿子和女儿在孝道认知上存在性别差异。一是与老人同住养老方面,女儿的认同度低于儿子。二是就养老孝道中性别分工而言,儿子比女儿更加赞同传统的由已婚男性来支付父母生活费用和儿子照顾父母;女性则更认同所有子女对父母经济奉养和共同照顾。三是从未来的预期孝行标准看,女性愿意接受机构养老的比例明显超出男性,男性中不能接受的多于女性。可以看出孝道并未衰落,并且男性表现得更加传统,更认同儿子来养老的家庭养老孝道。女性则趋于子女均衡,并愿意对下一代建构起新的孝行标准。女性对传统的超越既是社会发展客观环境的结果,也表现了对家庭代际关系中男权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