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汉德 《群众》2013,(10):25-25
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文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业态、服务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成功实现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坚持业态创新,打造数字电视民生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注重对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最新成果,以科技创新推动业态创新,以业态创新带动业务转型,增强惠及民生、传播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代表微语     
正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应立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学习借鉴,进一步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机制和合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议:鼓励创新创造,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升级,鼓励"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社会热点都由网上发酵演变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相似文献   

4.
郭媛媛 《前沿》2014,(19):102-105
本文对技术与媒介的关系,媒介对社会文化信息的规定、约束,媒介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认为没有技术元素就没有人类传播史的变迁;没有技术支持媒介就不能发展。技术与媒介的共融、同构,创新、建构了社会文化景观;数字互联网技术带来媒介大融合实现,最终促成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数字文化因其内容更生动、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而成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科技文化融合,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链,聚集了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直播电竞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具备开展文化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探究数字化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建立了破模式、优格局、增价值、重匹配、新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两者的契合度上,乡村文化产业仍存在缺少规划、设施不足、人才缺乏、思维模式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但其丰厚的数据价值、文化资源信息价值以及全面的网络布局、乡土化的产业环境等优势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必须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效应,在具体路径上需做好总体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市场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强化产业赋能、树立文化品牌,从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在差异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刘红  马乔  张森 《理论月刊》2023,(5):116-126
文化资源是构成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文化自信得以彰显的重要依托。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市场化的演进,也被深深地刻上了数字技术的烙印,这模糊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之间的产权界限,引致了一定程度的产权侵蚀。从文化资源产权的嬗变逻辑出发考察数字时代文化资源的产权特征与异化,探讨文化资源产权的帕累托区域与破局之路,是为中国文化产业及其数字化发展寻求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让"互联网+"成为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培育新时代文化自信。当前,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文化"平台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实现文化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0.
解学芳 《人民论坛》2020,(3):132-135
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随着数字创意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智能+"时代,区块链(Block Chain)技术悄然走进数字文化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和分布式计算范式,区块链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开放性、场景化、互联互通等特性高度匹配,紧跟区块链技术演进脉络,实现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效应、机制与实践路径而言,深度融合表现为数字经济加速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迫使数字经济迭代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深度融合具有创造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新的价值分配体系、新的价值流通体系和新的使用价值消费体系四个方面的效应。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技术创新提高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以海量数据科学指导实体经济分配比例、以平台化组织方式提高实体经济交换效率、以算法技术精准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消费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的作用范围、以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的网络协同效应、以智能制造倒逼数字经济的技术体系创新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可具体化为基础支撑、动力支撑、组织支撑和技术支撑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然而,在享受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同时,还需警惕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政府需通过法律规制促进网络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引导网络社会秩序化、法律化,构建法律与文化互动融合的网络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3.
谢琳 《广东民政》2009,(12):44-45
一、电子商务立法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当代商业活动中,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数字化通讯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国际互联网及更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化通讯手段将对商业活动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群体的快速增长,互联网这个涵盖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基础平台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和途径。一、背景透视全球化、现代化、多样化的全面融合互联网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现代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数字文化产业开始崛起,数字文化产业满足了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新需求,给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文章利用A股36家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2015—2016年的公开数据,构建了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36家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看,36家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不高,上市公司研发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上市公司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因此,应该通过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加大研发人员引进与培养力度、建立有效动态激励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及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杜锦 《两岸关系》2011,(9):56-57
2009年国际三维数字影视内容产业的兴起,为两岸文化创意领域提出了严峻的历史挑战,和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应对融现代高科技技术和人类理想未来的内容于一体的数字产业发展的空间?如何突破跨行业、跨领域、跨科学壁垒?是摆在两岸戏剧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从智能创意、虚拟世界、高效实施交互等技术体系人手,整合提升传统人工操作、人力生产的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已经证明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数字文化业态是数字产业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下体现出典型的整合化、平台化、重组化、融合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数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念、技术、人才、机制等多方面的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进程,推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业态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正在积极建设文化大省,需要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和信息服务产业。如今,网络正在渗入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网络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及内容产业的跨越和融合发展的产物,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将成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注     
《政协天地》2013,(2):76-77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融合为代表的工业、产业,并引起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使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1):92-93
于海波在《长自学刊》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