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未冷战终结之时,西方精英曾认为,历史已经由于西方文明的胜出而完结了它的演绎过程.然而,20年过去,人们恍然发现历史并未终结,与西方有所不同的发展正在向前推进,而变革之动力似乎更多地是来自东方,来自古老亚非文明的复兴.随着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关系体制逐渐被超越,人类的发展经验与模式正在续写新篇,历史理论及其解释工具也需要寻求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长庚 《前沿》2010,(19):46-50
卢卡奇因《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曾遭到共产国际和匈牙利共产党内的严厉批评,并被西方学者定格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位置上。但是某些观点上的失误,与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卢卡奇不但在政治、态度、革命道路上始终拥护列宁和列宁主义,而且在理论实质、理论方向上与列宁主义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卢卡奇思想是属于列宁主义的发展,而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全面、客观评价卢卡奇,肯定他的历史地位和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理论贡献,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和学习其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理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其兴起与西方的契约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有密切联系。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契约这一民法上的名词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契约理论与社会学说的结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契约原理所具有的世俗性,所隐含的自由、平等、正义、功利和理性的原则等现代法律观念,正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意志哲学",但曾有学者对意志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中国近代的唯心论者提出了"心力"论,这一理论就对意志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意志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个阶段,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唯意志论色彩。在20世纪的中国,总体来看,对意志问题的研究还是以对西方的意志理论尤其是唯意志论的解读、阐释为主的,但那时的解读、阐释是不全面的,甚至还存在"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逸舟教授的新作《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于2006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保留了主要的理论精华,同时又结合时代进步和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改写。一《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8年之前,在人们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还了解甚少的情况下,王逸舟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将一本宏大系统的理论巨著奉献给国内的国际关系学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夸张地说,对于大部分象笔者这样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国际关系学人来说,《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主权理论源于西方自身的历史经验,与中国语境不符。合理的主权理论应该反映当前大多数国家的主权体验。基于此,国际社会应既尊重他国主权,也积极斡旋;既反对干涉内政,也需特定介入。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本质上服务于对既有市场经济体系的保养和维修,无涉如何创建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想靠照搬这样的理论来发展自己的市场经济并实现经济赶超,是很难成功的。将市场经济的制度本质限定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模式,是欧美历史留在市场经济理论中的地域文化烙印,这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阶段性现象。当代市场经济超越欧美文化圈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蓬勃扩展,使市场经济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多文化现象。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则证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间没有必然关联,这对西方既有的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构成了挑战。中国的发展经验将能为丰富和深化当代市场经济理论做出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分别出现了两种法治论: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法治论;古希腊雅典的思想家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法治论。通过对貌似相同两种"法治论"的解析,可以发现中西"法治论"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正是中西走上两条不同的"法治"之路主要原因。研究中西法治理论起源的差异,可以为当代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而被铭刻在中华外交的图腾柱上,成为中国新的援外理念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外交理念中独特的话语形态基石。这种援助的外交逻辑和交往思维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交往的模式,形成一种基于中国气质的新的国际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交往的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歆立 《桂海论丛》2011,27(3):59-63
"五种社会形态说"把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不当地扩大了适用范围和理论外延,并作为理论公式被机械地套用。这样不仅无法解释大量历史现象,而且也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文明类型学说是对它的突破和创新:扩展了考察视野,转换了理论视角,变"单线发展"为"多线互动",纠正了传统社会发展理论机械论的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解释力。文明类型学说对于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婵 《前沿》2014,(17):74-75
技术理性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热议的理论话题,其原因之一在于西方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是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践问题。自霍克海默以来,众多西方学者表现出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持续关注,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在研究技术理性时,表现出认可的态度,但在现实实践中,人们将技术理性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剥离,进而一味地批判、否定技术理性,文明社会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治,而且与我国官方所宣传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符。笔者认为,技术理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有其自己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应该透过历史的迷幻表象,深层次地分析其价值理性的"剥离"与"统一",以期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嬗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远英 《前沿》2008,(11):22-27
公民社会是一个纯粹西方的话语,它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理论界正在兴起关于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由于中国缺乏有关公民社会问题方面的理论资源,所以引用和借鉴西方丰富的公民社会理论资源来规范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成为我们理性的选择,因此,研究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公民社会在西方的古典含义,近代含义以及现代以来的含义,并对他们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对我们准确全面把握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有所帮助,能对我们在国内进行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赵新 《前沿》2012,(11):11-13,20
中国神话传说研究有两大核心观念,即中国神话"贫乏论"和"神话历史化"的问题,是构成中国神话研究中的"理论瓶颈",论文尝试应用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对此问题进行重新探讨,认为华夏社会结构中的巫术文化与血缘文化的精神之争、殷周礼乐文化的强势推进、诸子时代的理性改造正好对应或说明了布氏的长时段、中时段与短时段因素的重要性,而先秦神话传说的精神特质与文化走向与上述三种时段展开的线索密切相关,其中,作为华夏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它的精神源头先秦儒家对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改造运动尤其值得考察,因为他们的文化认识不仅见证了华夏文化理性主义的文化胜利,也直接地规引了华夏文化对于神话传说的历史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于品海 《人民论坛》2014,(12):194-198
中国议题基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文明与历史批判的反思、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反思、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三个现实向度,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突显了中国的哲学反思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自觉。中国知识分子必须重新认识和掌握中国思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独立的、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杨伊佳  龚六堂 《人民论坛》2023,(18):107-10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王兴维 《创造》2002,(4):39-40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批判地吸取借鉴了西方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出了不同于西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邓小平在继承以往发展理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进行彻底批判与反思。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明根基和社会背景,是普遍主义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演化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特性和殖民特征。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资本与国力的合谋,深刻体现了西方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依托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竞选制民主、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保护超越资源掠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凝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构、批判和超越力量,是一种更高形态的人类现代化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9,(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课堂教学中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能使学员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有利于在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