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资源流动日益加速的环境下,区域经济体在吸引稀缺资源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系统论的视角入手,首先梳理了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然后建立了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三角形模型;最后根据该模型进一步探讨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等子系统及其内部次级子系统各要素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和谐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外主要流派的观点和国内区域与城市竞争优势研究的评价体系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智伦  李自如 《求索》2005,(9):44-47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东、中、西部和各级行政区域之间竞相发展,区域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新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已无法回避“如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然而,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或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笔者试图在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区域竞争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期对区域竞争力作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区域,可以是省、市、县、经济区(圈)和国家等,特别是对国家竞争力,一般用“国际竞…  相似文献   

4.
区域竞争力评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构建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20个市经济综合实力、科教文卫、经济开放度、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市总的竞争力排序,在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向征 《长江论坛》2014,(1):38-42
中国各地区专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本文试图剖析区域专利竞争力的系统结构,具体而言:首先从专利投入、专利创造、专利运营、专利保护、专利服务、专利管理等六个方面构建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而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31个省市、的专利竞争力分为六类,在此基础上就提升不同地区的专利竞争力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开,党的领导人不断发展和丰富了区域发展理论。习近平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和举措。习近平同志的区域发展观是对新中国几届领导的区域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在哲学上有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游达明  段浪 《求索》2011,(11):33-35
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科技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的剖析,建立了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其价值实现过程,以期对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及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 ,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这一规律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 ,比如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改革开放后 ,我国在研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这些理论的合理成分 ,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9.
区域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龙 《理论月刊》2007,(11):73-76
本文在分析区域治理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治理的内涵和研究内容,并根据我国的区域治理的实践总结出区域治理的发展历程:即从行政区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已由最初的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共存,且省域间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本文根据新贸易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构建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2年间台湾与大陆31个省、区、市(统称"省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台湾与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强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在地域分布上,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呈现台湾地区向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再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规律;效益因子、技术投入因子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社会环境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次之。针对两岸省域竞争力得分因子差异,本文提出促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建议:大陆高水平区域可利用巨大市场优势与台湾共建技术标准,研发设计符合大陆市场的产品;大陆中高水平区域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基础可与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高智力密集度的领域深入合作;大陆中低水平区域凭借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拓宽与台湾合作区域以承接东部沿海的生产基地;大陆低水平区域应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11.
饶南湖 《思想战线》2008,34(3):114-116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有关竞争力的研究中,现有文献几乎都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维角度,对竞争力的来源、发展和评价作分析,并提出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提升竞争力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2.
赵永贤 《群众》2013,(8):51-52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是我国首部关于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综合研究报告,填补了国内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的空白。通过公布人才竞争力排行,进一步量化评价区域人才工作,找出新问题,得出新判断,提出新对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继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之后,促进地方转型升级的又一新动力,将在推动我围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进程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围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福建省产业竞争力发展趋势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得出了它的动态演化路径。研究表明,投影寻踪评价方法能较好反映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有助于决策者正确制定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西部社会》2002,(6):11-12
提升宁夏区域竞争力,增强宁夏经济在全国、西部乃至全世界的渗透力和控制力,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评价判断区域竞争力强弱的标志,包括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等七个方面的指标在大区域或更大区域(全世界、全国、西部)的位次。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能使宁夏区域综合竞争力上升到全国中上游(10~14位),西部上游(1~4位),就可以实现阶段性提升宁夏区域竞争力的目标,为提升宁夏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型”约束下区域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两型视角下区域产业选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域两型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与流程,划定了产业选择的评价、调整、改善、互动四个阶段,并从资源环境支撑力、产业成长竞争力、持续协同发展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与产业选择特征,运用AHP-FCE法构建了两型约束下区域产业的选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产业链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产业链全球配置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时,产业链式发展就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产业链的区域性分析为基础,指出了产业链式发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意义,提出了区域经济以产业链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区域经济由“资源型”向“知识型”转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长春区域创新体系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长春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其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结点,在短链线性结构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应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西部近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定位于发展大城市郊区型特色经济,即充分利用近郊区县经济基础较好、交通通讯便利畅通、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等优势,面向城市和全国大市场,发展有竞争力、辐射力的区域特色产业。中国西部鞋都就是我们在发展城郊型经济,挖掘地方特色经济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发展起来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撑点,只有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并将其培育成特色产业,区域经济才会有激发点。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的路子,因为,东  相似文献   

19.
陈雪梅 《人民论坛》2010,(8):148-149
在西部地区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企业、产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在选择适宜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构想。最后,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集群战略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在介绍并评价倒U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倒U型理论的一些修正,来明确指出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与国民经济相互间的复杂而多变的联系,为如何使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