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菠 《求索》2008,(10):173-175
先锋小说的再叙事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审美倾向。它抛开了旧有叙事成规,提出了一套异于前人的叙事话语。再叙事的涵义从话语范畴扩大到意识形态。历史、社会、自然、人、死亡、宗教、价值尺度等重大问题通过再叙事也发生了移位。  相似文献   

2.
姚公涛 《求索》2010,(6):214-216
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于1934年由西班牙批评家奥尼斯在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中首先提出,他在这部诗选中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变。接着著名美国学者哈桑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即不确定性、非合法化、无深度化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欧美文坛有较大的影响。而荷兰学者杜威将"新小说"派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我们认为,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看,"新小说"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文本的开放性和从历时走向共时等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有明确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菲德里柯·德·奥尼斯1934年编选的《1882—1923年西班牙及拉美诗选》一书,用以指称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内部发生的一种逆动。而卡夫卡的《变形记》和乔伊斯的《芬内根的守灵》等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诞性已经预示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50年代以后,在西欧出现了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派,而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则出现了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魔幻  相似文献   

4.
汽车实现了身体与技术的交融、自主与流动的一体,创造了流动的私人空间,为女性跨越传统性别空间划分提供了可能。汽车定义并塑造了美国文化,美国因而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因此,汽车进入了美国女性作家的视野,成为她们管窥现代技术、流动性与性别空间之间关系的重要窗口。20世纪的美国女性汽车旅行叙事经历了从为精英女性代言到为大众女性发声的立场转变,经历了从介入并改写传统旅行文学到公路文学的文体转变。这个演变过程一方面揭示了女性流动性受现代化进程、阶级、族裔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美国女性文学突破了汽车与女性解放之间的线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侯方峰 《求索》2013,(9):87-89
历史叙事写作在西方史学史中曾占据中心地位.但在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这一写作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叙事体复兴的趋势,但相关争议远未结束。本文分析了历史叙事边缘化的理论背景:史学科学化对其“求真”“求规律”能力的质疑.并简析了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对历史叙事独特价值的发掘,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历史叙事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写作模式,可以与分析体的历史写作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张志斌 《求索》2010,(10):202-204
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主要显现于《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尤其是两汉乐府之中。"寄居"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存在方式。叙事的灵活与逐渐清晰的人物形象则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以其鲜活的文学力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大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进程中的重要一源。  相似文献   

7.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商业化浪潮的到来,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金君卫 《求索》2013,(6):142-144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促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空前发展与裂变。期间,作为社会个体之人,其于庸常生活之中的现实价值、欲望情感等均得以彰显,由此带来的中国“女性意识”也开始张扬,女性成长文学的兴起就是该社会意识最直接的文学表达。女性成长文学本质上是对传统以男权为核心叙事话语的一种反叛性言说,它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学情境化的外在叙事征候和对现实世界回应性的内在姿态:处于成长中的女性所具有的孤独式情境。不仅是女性情绪的自觉宣泄.更是处于成长中的女性自我感性生命的自在式流动,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逃离、逃离后的追寻、追寻后的失落、失落后的再次回归,一个怪圈、一个循环,形象地隐喻了人类自身对自我曾经拥有的美好精神家园的悲壮追寻.这是一种无法逃遁的人生宿命的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9.
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既有对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的继承,也有发展。儿童叙事营建的家庭空间使其具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对贵族儿童和底层儿童的叙事在延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小说中儿童叙事的特点外,在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拓展。对儿童成长的叙事也不同于传统的英美文学中儿童成长文学,不仅涉及到儿童成长的悲剧性,也融入了宗教的因子,将"奇迹"引入儿童的成长叙事中。  相似文献   

10.
徐少芳 《青年论坛》2008,(3):122-124
孙犁边缘化选择在叙事艺术上的表现为“白描-烘托”的表现手法、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叙事视角的现代性与包容性三方面。孙犁不仅继承和传扬五四新文学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这就使得孙犁的创作脱离了时代主流文学的通俗化面目,以诗情画意的描绘区别于那种农民化的艺术品位,呈现出一种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具体语境的现代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海巍 《前沿》2006,(5):234-235
文学作品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必然包含社会道德伦理内容。当代文学作品中日嚣尘上的欲望叙事反映了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在整体上对于道德价值的困惑。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与道德价值的关系的阐释,对理性主义叙事与道德价值认同和非理性主义叙事与道德价值消解的分析,以及对文学自身特殊的规律性的理解来剖析这一现实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于贺巾  王莹莹 《前沿》2014,(9):236-237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传统、怀疑一切的西方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语境下的黑人女性戏剧在语言、取材以及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黑人女性剧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美国黑人族群的独特性,激起了美国女性正视种族歧视并追求身份认同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今天"非虚构写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大重镇,它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来的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说叙事范式的当代转型。今天的"非虚构写作"主要分为"非虚构"的历史叙事和"非虚构"的现实题材文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文学性/历史性、虚构/真实的处理方式上,去发现"非虚构"历史叙事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在场"与底层发声等方面发现现实题材"非虚构写作"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16.
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与展开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波 《求索》2011,(1):195-197
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是具有叙事功能的空间,而不是作为背景的、静态的被叙述的空间,因此在文学叙事中,需要在传统文学研究与经典叙事学等叙事研究的谱系中,清理空间的身体性、当下性等内涵。在文学叙事中,空间不断突破固化的惯性时间及其支撑的感知框架,凸显当下时空中的感性细节,以此动摇时间意识,找回被忽略的当下空间意识。本文拟在把握空间内涵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和展开方向。  相似文献   

17.
洪长安  梁立新 《前沿》2008,(9):134-136
解构与解构主义决定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风格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通过“解构”实现了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和颠覆,造就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存在的过度的“解构”以及相对主义的缺陷。某种程度上,社会建构主义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历史剧的创作领域被赞誉为中国的歌德,其历史剧的叙事具有文学与史学叙事相互结合的特色。这种叙事特色是对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回归并对当前的历史剧创作具有现实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是以叙事为主的,那些写得好的传记作品,都表现了很强的叙事能力。唐初八史很好地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唐初八史对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寓论断于序事中;叙事以简核为贵;描写战争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20.
以《老》、《庄》、《列》、《文》等为代表,道家经典具备"陈述"与"寓言"两种哲学表达模式。道家经典中的神化寓言,不仅客观追述了上古时代流传的神话传说,而且描绘和塑造出了"神人"、"真人"、"至人"等神圣意象,甚而通过神异叙事,直接涉及人神遇合的文化主题。尽管如此,定位于史学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神化寓言超越了传统的历史记录,在昭示出道家哲学境界的同时,指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