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为了真正占领公安民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就必须切实拥有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因此,探讨如何构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是公安机关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为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研究"课题组赴多地公安机关进行实地调研,本文根据课题组实地调研资料,在全面梳理我国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建设质量不高、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进而从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完善设计、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以算法为内核的智能技术不断塑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拓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以及最大限度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由此归纳出算法塑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元要素集分别是作为能力要素的技术、作为价值要素的话语及作为观念要素的文化。但能力要素、价值要素及观念要素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匹配,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算法塑造有潜在风险。具体来看,算法技术的滥用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被算法控制的技术扩张风险,资本话语的渗透会引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商业化平台价值宰制的风险,算法文化的杂糅形态或招致主流意识形态观念被弱化的风险。为有效化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算法塑造的风险,应当引入算法学术概念对算法现象的学理、逻辑、理性和批判立场展开分析,并提出超克路径。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的快速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用好微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做好校园微媒体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的话语权,坚持"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助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学视角看,军队政治工作在部队演习演练中之所以缺少话语权,关键在于政治工作席位对官兵实时思想信息缺乏精确掌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中情感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军应高度重视研发官兵思想政治信息认知系统,布设思想政治信息采集传感器,及时有效掌握官兵思想政治、心理等状况,并与军事信息系统有机对接,为军政指挥、实力判断、思想预警、网络思想教育提供技术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问题日益突出:时代性问题、时效性问题和感召力问题不断呈现。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节和运转机理来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辩证统一能从根本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吉锋 《理论月刊》2005,(1):133-136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表现为表现形式、载体本质、教育依据和教育要求、教育主客体地位、主客体特性、环体和介体上的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体现在教育目的、功能上的相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认清和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是集技术、内容、形式和营销于一体的媒介新形态,对于现代人类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话语模式、行为方式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重大挑战。民族地区高校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育人任务和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争夺的任务异常重大而艰巨。从人文关怀的原初目标出发,探索集理念变革、资源开发、制度保障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优化路径,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本质的回归,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新介态的理性关切,对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保证民族地区高校切实担负起维系社会和校园稳定的重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6)
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具有深刻内涵,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全球文化"求同存异"是文化安全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话语权弱化、内容受挑战、环境遭危机等,对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新文化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9.
马珊  董杰 《前沿》2014,(13):24-2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已经成为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借鉴学术界现有的理论成果,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力求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出现社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实践性、交互主体性、隐蔽渗透性等本质特征。据此开展体验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主体间性教育模式、运用潜隐式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7,(1)
微文化正在以不可小觑的力量改变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以期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前沿》2006,(11):130-132
互联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及方式方法,以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主体间性视阈下审视当前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失衡、受教育者话语权缺失和教育方式及内容僵化单一等诸多困境。要实现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增强实效性,必须牢固树立与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相符合的思想观念,掌握与其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提高与其相符合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黎 《理论月刊》2004,(10):132-13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是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是其具体实践的前提条件,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来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确有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王璐  李扬  宋元林 《前沿》2013,(1):31-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依据主要是网络的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联系,同时又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局限,其主要包括服从服务的理念、平等自主的理念、开放包容的理念、主动主导的理念、联系结合的理念、发展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广泛性、多样性、非控性、多元性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它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技术,全面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是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从实践的角度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合目的性。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本质以及人的因素等方面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合目的性、外在的合目的性、主观的合目的性、客观的合目的性和根本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步伐,尽快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社会和网络传播方式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的基础上,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治空间是网络政治实践的场所,依赖话语来表现空间的构成、规则和权力关系。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在网络空间彰显,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规范和完善网络政治空间的秩序,培育和聚合话语权建设主体力量,创新和优化话语内容和话语机制,有助于实现网络政治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