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总体思路(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制定实施国家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法制体系,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专业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在基层应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凭借专业性、个性化和及时性,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了有效的补充,提高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效率。社会力量参与已成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有序地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应急管理,对提高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五中全会又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提出应对危机与风险的治理,既要提升政府治理危机的能力,更需社会公众与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与政府形成合作协调的治理模式。因此,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构筑和提升志愿服务参与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组织化与专业化的能力,加强综合性志愿服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救援队伍,才能全面提高全民共建共治社会治理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据统计,重庆社会组织总量达17154个,志愿服务组织总数达34466个,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达5264030人[1],彰显了社会组织资源较为丰富;社会组织也因"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搭建风险信息沟通平台、动员与整合社会资源、供给多样化公共安全服务产品"[2]等功能优势,成为协助政府治理应急管理工作的有益力量。然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服务时,存在登记制度联动缺位、信息联动错位、激励政策联动缺位等三大困境,制约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服务协同作用的发挥。为此,可从厘清业务界限、优化信息平台、完善激励政策三个方面提升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构建了八个体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评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突发事件预防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的应急处置体系;"平战结合、专常兼备"的应急力量和应  相似文献   

6.
姚迈新 《岭南学刊》2015,(1):109-113
以法治为保障,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被视作和列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透视我国社会管理法治化政策所提出的背景,分析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所面临的困境,突破困境必须治理盛行的潜规则,保障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各类社会监督,促进社会管理依法运行;让政府职能正确归位,还社会管理权力于法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毋庸置疑,资源管理支撑着整个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过程的开展,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减灾救灾应急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经费投入不足,应急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都要求我国灾害应急处置资源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加强我国减灾救灾应急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亟需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做好应急物资、资金投入、救援队伍、社会动员、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将于今年3月至5月间,以"提升能力共筑平安"为主题,组织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这次竞赛是针对社会应急力量举办的第一次技能竞赛,也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举办的首个全国性竞赛。本次竞赛设置破拆技能、水域技能、绳索技能3个大类12个竞赛项目,将通过区域分类选拔和全国集中竞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社会应急力量,予以表彰奖励,他们将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下,参与灾害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为宣传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展示工作成效、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从2013年起,民政部决定将每年的6月19日设立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6年来,通过"开放日"活动,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形象得到展示,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建立,救助能力持续增强,救助资源进一步整合。2019年,"开放日"辐射范围扩大,全国所有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都要接受社会各界实地参观和监督。民政部专门  相似文献   

10.
《桂海论丛》2021,37(1)
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显示,志愿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有效人力供给渠道、高效服务供给渠道和应急物资筹集渠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但志愿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必须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机制、招募培训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是应对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的根本要求。当前,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应急管理资源、机构、政策、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从应急管理的理念意识、法规政策、体系及机构职能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公信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亟待加强,社会政策有待完善。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才能构建法治化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国家管理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新闻媒介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涉及应急处置现场的管理控制,信息的发布,管理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公共关系的处理,谣言与流言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它主要起到监督、警示、沟通、引导与激励的作用。我国目前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应急处置现场的相关管理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配送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城乡配送体系初步建立。但还存在城乡配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接不够精准、配送技术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要优化网络,加强衔接,提升物流与配送信息化水平,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打通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5.
廉思 《人民论坛》2020,(10):88-93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很多社会群体不依赖于正式应急动员机制,通过自发行为或立足本职岗位参与危机治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些社会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要的应急支援力量.运用"支持性治疗"的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将此次疫情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力量有序整合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来,发挥他们在应急管理中的组织性和机动性,从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应急管理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8年12月11日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将强化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提高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应当分析预判潜在风险,在仔细查找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瞄准突出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前瞻性研究。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应急预案的优化与演练,整合应急资源,打造应急合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加强城市应急文化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倡导秩序的社会组织管理价值导向要求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以政府供给法律秩序的法治化间接管理模式来替代。社会组织管理的法治化并非"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而是将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与社会组织一并规范到法律框架中。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法治化来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法治化,具体步骤是在统一的"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指引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组织的责任机制和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以建立和理顺应急管理机构为重点,以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防范事故风险为目标,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体系正逐步建立健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法律框架下和应急管理体系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应急管理事务,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警察个体应急处置能力是公安机关整体应急能力的基本且核心的要素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是对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或应急警务研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