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等,它是刑事诉讼中一种主要的法定证据形式。视听资料的科技含量高,其证明事实的准确性和逼真性较高,而且具有动态直观性,但在司法实践中,视听资料容易伪造。因此,准确审查视听资料证据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应加强对视听资料的审查与认定。  相似文献   

2.
手机图像具有拍摄的方便性和隐蔽性等特性。手机图像若能证实案件真实情况,并满足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就能当作证据使用。而由于手机图像以影像信息反映事实并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符合视听资料的本质特征,应当归类为视听资料。手机图像的提取、处理与储存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才具有证明能力。手机图像当作证据使用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3.
视听资料做为一种刑事诉讼证据,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侦查和调查的过程中,以录音、录像和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以及其他科技设备手段所提供的能再现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视听资料在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其证明效力也是其他证据所无法比拟的,并可双决某些复杂疑难问题。讯问中,在掌握好视听资料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可运用其突破案情,扩大线索;认定案件关键情节,准确定性;防止犯罪嫌疑人无理狡辩,无据翻供等。实践中要注意甄别伪造的视听资料。  相似文献   

4.
视听取证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视听技术,可有效固定证据、获取案件线索、还原案件经过,视听资料具有其他证据种类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的普及应用、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升、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视听资料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研究视听资料证据效力问题、视听取证常见问题、视听资料适用情况和排除规则、视听取证技术的应用等,可有效推进视听取证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广大执法人员、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社会群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在没有直接证据或直接证据为孤证而无法证明犯罪故意时只能运用间接证据来间接证明。而间接证据的特点在于其不能单独直观地证明案件事实,以及由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链。对于其存在的缝隙或空白,应当运用推定来证明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刑诉法学者一般均认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证(以下简称书证)是以文书(广义)记载的内容作为证据。就此而言,两岸学者对书证内涵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书证的证据效力、外延及书证的形成过程等问题的阐释上,两岸学者几乎完全"分道扬镳"。台湾刑诉法学者另从"证据书类"的角度来认识书证,实际上认为书证是以"文书记载的陈述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这一"内容"来证明该案件事实真实性的证据。内地学者所理解的书证是案件事实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客观存在,并且是凭其"存在或状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理应将之归入物证之列。如果内地学者仍然将其通常所指称的书证,定义为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这种定义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诉讼制度的核心是证据制度。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视  相似文献   

8.
视听资料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案件事实 ,重现案件过程 ,已依法可以成为侦查破案的直接证据。利用有关部门、要害部位的闭路监控系统提供的录像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录像加以修复、完善的视频检验技术 ,提高了视听资料在侦查破案中的使用率 ,并日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孤证"或证据"一对一"案件的证明目前成为司法证明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绝对的孤证案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解决所谓"孤证"或证据"一对一"的证明难题,其出路在于借鉴西方国家证明领域中的补强证据规则的理论和有效经验,充分发挥间接证据对直接证据的印证与补证功能。惟此,我们才能脱离"孤证"的证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是对前六种证据的重要补充。在刑事侦查中如何利用视听资料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克服物证、书证易被销毁,犯罪嫌疑人易翻供等不利因素,是刑侦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视听资料的特征和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案件发生过程中拍摄的现场照片如何归类进行了论证,从目前各种学术著作对书证和视听资料所做的界定进行分析,探究现场照片作为诉讼证据是否被涵盖其中。现场照片如果归入书证的范畴,那么对传统意义上的书证需要做出新的思考;对于存储在电子设备中的数码照片,如果归入视听资料的范畴,对传统意义上视听资料的特点也需要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证据新种类:视听资料陈新生,曾有生视听资料,主要包括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录像磁带、唱片、激光视盘等种类,新的刑事诉讼法把视听资料列入刑事诉讼证据之一。视听资料具有可保存、不易变损和可鉴别的特性,它能直接将犯罪有关的事实,通过录音机、摄影机、摄...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逐渐扩展至其他国家。“作为刑事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规范的不是证据的证明力问题,而是证据能力问题。该规则也不对一般意义上的证据适用问题加以限制,而主要涉及公诉方证据的法庭准入资格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公诉方所提交的指控证据被法庭认为是违法搜集的,且达到“非法”程度,那么,法庭将剥夺该证据对案件的证明能力。这意味着该证据丧失了证明案件的资格,法官或陪审团将不再对该证据予以采信,并不再用以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未经对方同意而录制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认为,这种视听资料不能直接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可作为一种证据来源进行使用。即对此证据来源先进行核实,再将核实材料作为定案的证据。这样既不违背证据的合法性原则,又不违背实事求是的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15.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不仅是一个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完成侦查人员的“自向证明”,从而为“他向证明”奠定基础。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必须全面,要通过收集无罪证据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应重视客观证据的收集.以防止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出现翻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明确了视听资料的独立证据地位。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仅靠对视听资料作扩大解释无法很好地解决实践中证据的应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立法中重新界定视听资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视听资料的具体证据形式,并细化为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视频资料作进一步划分,并与电子证据相区...  相似文献   

17.
物证是证据之首。其范围广泛,有暂时证据、形态证据、情况证据之分。物证以其固有的外形特征和物质属性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物证是客观真实的,不能自明其义、自证其案,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要素,物证不可替代等是物证的特点。物证是查明案情的必备手段,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和定罪量刑的前提,是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避免冤假错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 ,一直是司法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认识此问题的前提是要澄清证据在进入程序之前是以相关性 (证明力 )为标准还是以合法性 (证据能力 )为标准。私录视听资料具备合法性才能成为诉讼证据 ,在此前提下才能讨论何种手段取得的视听资料的合法与非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予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因其所反映的内容客观准确、直观形象而备受司法机关青睐。但与此同时,其在形成过程中受部分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伪造的问题。因此,侦查机关在利用其查明、认定案件事实之前,须依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标准,运用视听辨别、技术检验、审查来源等科学方法进行审查判断,以确定所收集视听资料的真伪性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立法关于证据规定的缺失以及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传统的取证方法的落后性是当前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瓶颈所在.尽快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是从根源上解决职务犯罪的证据问题的良策.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应注重收集间接证据、再生证据证明或补强原证据以认定职务犯罪.同时,应广泛采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证据或有效固定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