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金珊 《前沿》2007,(12):217-218
短短几年的时间,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令人惊叹。可是,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些误区:报道对象的限定;报道题材的狭窄和内容的琐碎;电视画面的污浊;舆论监督的偏颇。走出误区,走向正轨,电视民生新闻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7,(9):22-23
"我比较幸运的是南京市政府相当开明,危机发生时,他们都要求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最真实的消息。"徐宁的出现,让"养眼"的美女记者有了PK的对象——美女新闻发言人。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圈内,徐宁作为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和上海新闻发言人焦杨以及北京新闻发言人唐龙并称为"中国新闻发言人的三朵金花"。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时政新闻既要在"不变"中求"变":变静态为动态、力求活灵活现,变平面为立体、体现思想深度,变"硬宣传"为"软服务",增强实用价值;又应在"变化"中坚持"不变":始终坚守正确导向不变,始终坚持遵循新闻规律不变,始终坚守时政新闻的根本属性不变。只有在"不变"中求"变",时政新闻的高品位和可读(看、听)性,才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新闻因"沉浸"和"在场"效果重构了新闻的生成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技术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对使用主体发挥中介作用,并产生技术使用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媒介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闻客观性丧失、新闻价值片面化重构和大众批判能力下降的三重风险。大众媒体只有坚守新闻的社会功能,才能在媒介技术和传媒业态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产内容充实、形态先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很勤奋,经常写稿投稿,可是被采用的并不多。时间久了,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如何才能提高发稿量呢?一、学基础理论,读优秀作品,扎扎实实练"内功"一些通讯员受所谓"新闻无学"论的影响,不重视新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事实上,在长期的新闻活动中,新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对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仅就新闻写作这个新闻学的分支看,很多内容是起码的写作规范,比如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讯写作要重视炼意、强调抓细节等。对于这些,要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相关新闻宣传报道的特点是严谨、准确,注重程序。随着百姓对电视新闻质量需求的提高,如何让人大电视新闻摆脱过去单一从时政新闻角度播报的"联播体",转变为真正贴民生、接地气,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人大电视新闻报道的手段和方法。一、贴近群众生活人大新闻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大新闻最直接的受众也是人民群众,能吸引多少受众的眼球,是检验一条新闻传播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创新人大电视新闻,首先要从选题入手,选好切入点。从小的切入点,选择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着眼小问题,反映大事件,不仅能赢得受众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使问题的解决。人大电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在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其成长,出现了多次论争,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次关于"新闻商品性"的论争。新闻业在新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朝着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演进,同时,对于新闻商品性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全面,为今后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这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为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民主与法制》周刊又一次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于是,从最高的时政新闻到最难的立法脉络,从最新的法治政府到最严的反腐倡廉,从最牛的公安新闻到最亮的检察新闻,从最稳的法院新闻到最活的律师新闻,从最全的民生新闻到最嗨的社会热点,成就了最具特色最有成就感的《民主与法制》周刊2020年度盘点新闻。由此,我看到了我们采编团队的角色担当和出色表现。作为采编团队领衔者,我为之动容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提升和加强思想修养,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境界,才会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才会严于律己,永不满足、永远拼搏、永远创新,才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新闻所下的定义缺少有关受众地位的表述,新闻传播者只有在服务于受众需要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前提条件应该体现在新闻定义的表述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4)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时代,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随着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海南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迫切需要有利的舆论形势。在严峻形势下,我们唯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各类新闻舆论阵地的管理,才能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海南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添油助力。  相似文献   

12.
傅冠军 《人民论坛》2010,(8):188-189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表面化、浅薄化、低俗化"等诸多价值偏移,冲破了原有的新闻理性。而电视公众新闻所倡导的"大受众意识"、"未来意识"、"思想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互动意识",将成为后民生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3.
杜亚利 《政协天地》2008,(11):47-48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两会"前,都要由两个会议新闻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两会"对外开放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警方社区管理服务新闻与案件新闻在对社会的吸引力上有较大差别,前者必须靠警方的主动策划才能得到有效的反映.因此,要从制度和技巧上下功夫,以增加这类新闻的吸引力;同时,应对新闻内容加以分类,尽力表达警方意图,控制好新闻的时效.  相似文献   

15.
黄也平  侯盼 《求索》2012,(2):176-178
在最近的10余年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火"遍天下的传播现象。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情况皆然。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鸡毛蒜皮、小是小非的民生新闻现象似乎很不以为然。且,执有批评看法的人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所以会"审俗",主要是由于在普通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正是平民百姓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新闻专业主义自居、标榜所谓"客观性""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对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经验的科学判断视而不见,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颠倒是非的论断博人眼球,达到政治目的,充分揭示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报道"的本质。对此,我国新闻文化须守正固本,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17.
刘金峰 《传承》2010,(22):46-47
龚澎(1914-1970),女,安徽合肥人。龚澎是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她对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龚澎曾被《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记者誉为"环球新闻界最出类拔萃的妇女"。  相似文献   

18.
上大学时,我们用一个学期进行新闻导语的写作训练。导语是什么?导语就是对新闻内核最精炼的浓缩,提炼最核心的东西。在你的导语当中,尤其文字的书写,讲究五个W应该是全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1987年,我大三,用五个W的写作模式,一个非常精炼的和无懈可击的导语就是:"白岩松老师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璐老师的办公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的课。"我一直以为这是金科玉律,但是过去这二三十年,当你看到国外相当多的新闻导语的时候,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导语,不再是五个W完整的导语,而变成了  相似文献   

19.
邰宗 《台声》2014,(5):19-19
<正>4月1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上午10时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范丽青主持了本次新闻发布会。绝不许"台独"势力借两岸协议监督之名开倒车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问:现在台湾正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机制的法制化,这会不会对两岸未来商签协议产生影响?范丽青指出,2008年以来,两岸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6,(5)
《媒体平衡论》是曾庆江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体现了立体的新闻观。该著作从常规的新闻传播理论入手,同时又关注媒体发展实际,使得理论阐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体现出"新闻有学"。在结构上能够以"平衡"贯穿全篇,着眼于新闻传播业务发展实际,彰显了"平衡有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